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把党的自我革命要求落实到位,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定不移开展反腐败斗争,为实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坚强保证。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承担着关键责任,务必要学深悟透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倡导崇廉拒腐、尚俭戒奢的优良作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揆诸现实,少数党员干部对作风建设的认识不够到位,有的习惯于发号施令、坐而论道,搞“蜻蜓点水式”调研、“盆景式”走访,对实际情况一知半解;有的缺乏担当精神,遇到困难“踢皮球”,面对矛盾“绕道走”。这些不良现象不仅影响了党的形象,更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只有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才能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向上向好。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深刻影响着其工作作风与行为方式,一个党性坚定的党员干部,必然会自觉实践党的宗旨,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始终保持优良作风。要把党性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切实用好用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锤炼党性的强大思想武器,通过专题学习、集中培训、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党的初心使命,体悟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党性上的坚定,筑牢抵制不良作风的防线。同时,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让党员干部在红脸出汗中查找自身在党性和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纠偏纠错,将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以党性的提升推动作风的改进。
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关键在于扎紧制度笼子,将制度优势转化为作风建设效能。要推动建立健全科学完备、务实管用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通过制度的刚性约束,将作风建设的要求固化下来,把日常工作中探索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好举措,通过系统梳理、科学提炼,上升为刚性制度,明确适用场景、操作流程和责任主体。不断健全日常监督管理机制,把作风表现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常态化跟踪问效,不断强化制度执行力,坚持原则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大力弘扬求真务实、担当作为的优良作风,对违反作风建设要求的行为严肃处理,将作风表现与评优评先、晋升发展挂钩,对作风过硬、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肯定和鼓励,形成“优者奖、劣者惩”的鲜明导向,使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文/卓菁)
供稿:中共兴国县委组织部
责编:王俞航
审核:陈福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