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调查,深入精微地研究,才能精准有效地解决问题。往街头巷尾多走一步,朝群众中间再走一步,才能与真实情况更近一步。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要让脚步“进得去”,成果“出得来”,发现亮点的同时让短板亮相,实事求是解决问题。
“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又是一年夏至节,夏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民间自古以来就有做凉面条、吃炎暑苦、唱九九歌的说法。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在过夏至节的同时,更应该品悟其中的“为官理”,树立为民服务初心,保持秉公用权本色,提振干事创业精神。
评论文章写作是传播党的声音的有效途径,党员干部作为党与人民之间的“传声筒”,要带头撰写评论文章,从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工作经验等方面着眼,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争做网上舆论的“引导者”,传播正能量,为党发声。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党员干部要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让调查研究真正发挥实效,关键要做好“定好‘盘’、理清‘路’、开对‘方’、打好‘牌’”四个步骤,让调查研究在“循序渐进”中结出“累累硕果”。
当前,全党正大兴调查研究。开展调查研究,关键是要把问题解决好、把成果运用好,广大党员干部就要在调查研究这片球场中,练好“三步上篮”,瞄准目标、找准跑道、把握力度,把情况摸准了、把对策提实了、把问题解决了,投准成效“篮筐”。
在接续奋斗乡村振兴进程中,要紧紧抓住“人才”这个关键,做好人才专业化、现代化、队伍化“三门功课”,充分发挥好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一支人才发展结构与乡村发展需求相适配的人才队伍,答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赶考卷”。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从小就听到百姓口中讲着这样一句话。老百姓希望自己的“父母官”为民办事、心中有民,而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则要胸怀“以百姓心为心”的为民情怀,要从会看、会听、会干、会想“四会”着手,真正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考虑,把解决群众的疾苦作为第一职责,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利益。
如何将对中央关于基层社会治理决策部署的理解落细、落小和落到实处?如何更好地激活基层治理工作者的“神经末梢”?如何确保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作用力,持续深入人民群众的“千家万户”?这既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需要深入思考和钻研的重点。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实践者,我们的实践体会是:要具备良好的“味觉系统”前提,善于寻出“百家味”,配出“千家方”。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全国基层党建网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