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文旅康养

姚春城:在篆刻艺术的沃土上不懈驰骋

浏览:76022 次 发布时间:2025-11-14 10:33

本网青岛讯(吕勇进 崔启昌 )“自打年轻时喜爱上篆刻艺术,至今我已在这方天地间执着追求了40余年。这么长的时间里,有过苦闷,有过疑惑,有过人们对我及我的作品认可与赞美的欣喜。回想起来,付出最多的是对篆刻艺术追求而洒下的汗水和付出的心血。虽然我已至古稀之年,余生最大的爱好与追求依然是篆刻艺术。”

姚春城,一位性格温和,话语不多,与人交流颇有温文尔雅之气的老人。不久前,笔者应约在青岛市五四广场附近的一处写字楼里见到他时,简单寒暄后,他给了笔者这样的印象。落座不久,当溢散着沁人芳香的武夷岩茶斟满后,他便细语轻声地聊起了自己对篆刻艺术不懈追求的一些过往,听来,让人不免心生感动。

水泥厂工人要修篆刻艺术“正果”

“在青岛一家水泥厂做机械维修工,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我唯一的一份职业。机械维修工这个工种相比其他一线职工,零碎工夫有一些,但天天在岗是必须的。最初喜欢上篆刻业得益于自己乐意看书读报的习惯。”

姚春城在与笔者交流中说,自己在工休或用闲暇时间读书看报时,看到上面时常刊发一些颇为好看的篆刻作品,花、鸟、鱼、虫,以及不同字体的印章、印句、印联等等。起初感到好奇,看得多了,收集的这类作品多了,就开始对着这些“宝贝”琢磨:人家是怎么刻的?为什么要这样构思、这样创作?这样的篆刻作品,为什么能够在书、报上刊登发表?作者是用大块时间,还是积累零碎工夫完成作品创作的?他说,反复琢磨这些问题,时间久了,自己在内心问自己:别人能在篆刻方面出作品,有成就,我也上过学、读过书且四肢健全,只要肯下苦功、肯流汗水,当然也能行。

心里植下学习篆刻艺术的种子,姚春城随即把想法落实到行动上。他给自己立了规矩:不耽误上班,不因这个爱好随意脱岗,不因此影响家庭生活。随后,他在大体上了解一番篆刻所需要的必备“家当”,必走的前期准备流程,便拿出当初每月几十块钱的薪水到书店选购了篆制“工具书”,到专业的文化市场优选了相关刻刀和料石等,悄无声息地在家中最小的一个“卧室”里,耕翻篆制沃土,埋下喜好种子,渴望用恒心与耐力、用勤奋和执着,浇灌这粒“种子”在篆刻艺术的田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填补知识空缺,厚积篆刻艺术本领

篆刻艺术,这一在玉石,乃至金属、象牙等材料上雕刻文字的艺术形式,因制作印章而闻名,作为我国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它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传承,至今已在我国积累了3700多年的深厚底蕴。在这方寸之间,篆刻艺术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魅力,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极致的审美体验,更彰显了我国优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姚春城在深度了解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与传承脉络后,没有急于求成,但他坚信,只要努力,只要执着追求,专心致志,汗水和付出一定会结出果实。对此,他一是啃书本、学理论,用知识填补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二是看展览、学长处,用大师们的篆刻成就鼓励自己并学以致用;三是访智者、找同道,用口口相传的经验与方法激励自己在篆刻艺术园地里深耕细植;四是敢于亮丑,勇于讨教,用自己的初学作品当作业,请大师评判指教,坚持科学施策,不走弯路。

多管齐下,既为自己填补了知识空缺,又给自己在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结交了朋友,增宽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提升的渠道。有年冬天,青岛的雪下得格外大,市区内的车辆通行一时相对困难,在家研读篆刻教材的姚春城有几个“难题”一直未找到合理答案,加之自己在石料上篆刻时有几个疑问需要求得解答。抱着这一执念,哪还管得了室外雪大、风大,“棉猴袄”往身上一裹便推门上街,一路步行从李沧到市南,叩开篆刻长辈的门扉后随即道出因由,令人家好生惊讶,感叹他的求学致学精神。问题迎刃而解后,他又一路蹒跚着折返。苦是苦,但学艺路上又有几个“拦路虎”打退了,心里的高兴劲儿窜到满格。“苦算什么?能有长进比什么都好!”回到家的他对着家人道出的话,无不彰显出自己矢志学艺的恒心。

类似这样的事,在这40多年时间里到底有过多少次,真的数不过来了。“从无数个这样的过程中,我坚定了学习篆刻艺术的决心,学到了实实的真本领。正是这些具体行动,在我心中印证了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吃得苦中苦,方能修得学艺之果。”交流过程中,姚春城深有感触地说道。

拜师学艺,增长篆刻技艺才干

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孜孜不倦的篆刻艺术追求中,姚春城一直有个拜师学艺的念想。每每捧起篆刻理论读物,自己每当固定好模坯,手里拿起刻刀时,每一次跨进展馆目睹篆刻大家的相关作品时,心里的这个念想便欲动不止。在他看来,学艺的路途上若有师者指导引领,既能得到真传,又能尽早掌握真学识真技艺。为此,他曾经在很长时间内对拜师一事格外上心留意。

前几年,姚春城在一次雅聚中巧遇了青岛乃至齐鲁大地上颇有造诣的篆刻“大师”成洪章先生。其时已近80岁高龄的成老已在篆刻艺术领域致力追求了60多个春秋,作品无数,获奖颇多,在圈内备受推崇。姚春城对成老的艺术造诣及为人风格亦是顶礼膜拜,十分钦佩。觉得能有机会见到成老,当年听成老谈论篆刻艺术,谈论自己习练篆刻,不倦追求的往事旧事甚是荣幸。见到成老谈笑风生、和蔼可亲,姚春城当即萌生了拜成老为师的念头,但转念一想,自己虽在长时间的过程中对篆刻艺术孜孜追求,却没有叫得响、传得开的作品与奖项,属于默默无的“小字辈”,担心愿望一旦说出来,成老预以拒绝自己会脸面上抹不开。

同桌雅聚的好几位老友获悉他的想法后,当即答应做他拜成老为师的“牵线人”“搭桥者”。不出人们所料,为人和气,乐于传授技艺且善于推崇人才的成洪章先生当听过几位对姚春城在篆刻艺术追求中的一些不易,以及多年如一日矢志追求的决心与毅力后,沉思片刻便答应吸纳姚春城为徒弟。随后,成老还给这位小自己十几岁的“新门徒”提出了好几条学艺要求,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学艺,先修心,不浮躁,忌名利。

拜名家为师,姚春城如鱼得水。由于跟成洪章师傅同住一城,相距较近,每每遇到篆刻难题,或有了阶段性成绩,姚春城首先想到的是向师傅讨教和汇报,借诸如此类的机会,从师傅那里取技学艺。“去年以来,不到两年的工夫,我向师傅讨教问题30多次,见面谈论篆刻技法、料石选取、篆字布局等10多次,感觉四个字:受益匪浅。”姚春城说。

持之以恒搞篆刻,学艺路上不停步

与姚春城交流中,他仔细算过这样一笔账,从学艺之初到眼下,40年间投入到其中的花销超过15万元,其中包括买书籍、购料石,换刻刀、添宣纸等等。”“开始那几年工资百来块,家庭若干地方需要花销,确实手头紧巴。后来好些,每月有更多的余富钱,我基本都买了料石。”谈到自己搞篆刻挤用了生活开销一事,家属是否支持的话题,姚春城满脸笑容:“这么多年,我最该感谢的是家人,这么多年家里人从未因此而抱怨我,这也是我能一直坚持下来的动力源泉之一。”

早已从工厂退下来的姚春城没有多余的去海边钓鱼、到公园跳舞、爬崂山赏风景的时间,从春到夏,从秋至冬,一年一年,他心无旁骛,一门心思把劲都用在了篆刻艺术追求上。师傅成洪章对姚春城这位晚来的得意门徒有这样一句评价:不务虚、乐于实,贯全神、求高品,诚做人、修真心。

谈到往后的时光,姚着城说自有安排、有打算:把自己一辈子的篆刻爱好升华为热爱,不虚度光阴,踏踏实实做一名篆刻艺术求技学艺的“小学生”,不追求其中的名与利,不投机钻营弄这个奖那个奖,用好的作品为篆刻艺术增光添彩。

也许是性格使然,不善言谈的姚春城语调平和,话语不多,但笔者觉得他的不多的话语却都掷地有声。

起身告别时,笔者真挚祝愿这位真心热爱镌刻艺术的“小学生”学有成效,修有硕果。握手瞬间,笔者明显感觉姚春城的右手拇指、食指有厚厚的老茧,那是料石与刻刀给予他的篆刻印记,或许,那也是自己的篆刻作品赢得社会肯定与赞美的前奏。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姚春城:在篆刻艺术的沃土上不懈驰骋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