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乡村振兴

辽宁北票市上园镇:以“五镇一村”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浏览:81591 次 发布时间:2025-07-10 09:04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更是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北票市上园镇立足资源禀赋,锚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文化兴镇、生态惠民”为发展纲领,聚力打造“化石小镇”“红色小镇”“金丝小镇”“文化小镇”“时尚小镇”及“白石渔村”的“五镇一村”特色集群。如今,一幅产业有特色、文化有底蕴、生态有颜值、百姓有笑脸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上园镇的土地上徐徐铺展。

在特色小镇建设中,上园镇始终坚持“因地制宜谋发展,统筹兼顾促和谐”的原则,将产业升级、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深度融合,构建起“产业+文化+旅游”的多元发展模式。从保护远古遗产到激活红色基因,从培育特色产业到涵养文明新风,上园镇以“美丽经济”为纽带,让乡村既有“金山银山”的物质富足,更有“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真正实现了“宜居”与“宜业”的双向奔赴。

一、化石小镇——炒米甸村:触摸远古,对话生命起源

地球的演化史,藏在岩层的褶皱里;生命的密码,写在化石的纹理中。炒米甸村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鸟化石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1995年中华龙鸟化石的出土,1998年世界最早被子植物化石“辽宁古果”的发现,让这片土地成为全球古生物研究的圣地。

“化石小镇”的打造,始终以“保护为先、科普为要、文化为魂”为理念:500延长米的化石文化宣传墙绘就生命演化长卷,百余幅化石科普画揭开古生物的神秘面纱,116幅壁挂化石图板讲述地球变迁故事,600延长米的街道花廊木栅栏与万余株绿化植物相映成趣。如今的炒米甸村,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成为一座“露天博物馆”,让每一位到访者在探索远古奥秘的同时,都能感受到乡村振兴赋予这片土地的蓬勃生机。

二、红色小镇——朝阳寺村:赓续血脉,传承革命星火

红色是信仰的颜色,更是奋进的力量。朝阳寺村因朝阳寺而得名,这里矗立着朝阳地区第一个党支部的旧址——1928年,韩麟符等共产党人在此秘密开展地下活动,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在辽西大地。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红色小镇”的使命所在。2016年,“朝阳第一党支部纪念馆”落成,80余张历史照片、100余件珍贵实物,无声诉说着那段风雨如晦的奋斗岁月。如今,上园镇进一步完善“韩麟符广场”设施,修缮党支部原址,延伸红色文化链条,让红色旅游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桥梁。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青年学子前来参观学习,在缅怀先烈中汲取奋进力量。这里不仅是辽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成为上园镇以红色文化凝聚发展合力的精神堡垒。

三、金丝小镇——马代沟村:一颗枣子,串起富民产业链

一颗枣子能有多“甜”?在马代沟村,它甜在枝头,更甜在乡亲们的心间。1997年,辽宁省劳动模范宝英杰成功繁育“金丝王大枣”,并无私分享技术与种苗,让这一品种在乡邻间落地生根。如今,金丝王大枣以“肉厚甘甜、鲜脆爽口”的特质享誉市场,成为上园镇绿色农业的金字招牌。

“金丝小镇”的建设,让“小枣子”托起了“大产业”。2000多延长米的文化石墙讲述着大枣故事,3000多平方米的硬化石路方便了游客往来,2000多延长米的金丝枣文化墙绘就丰收图景。连续三年举办的“金丝王大枣文化旅游节”,更让“产业+旅游”的模式焕发活力。目前,全村3家合作社、85家家庭枣园抱团发展,7000亩枣林年产鲜枣30多万斤,年产值达210万元,先后斩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北京农产品展销会金奖”等多项荣誉。从一颗枣的甜蜜,到一条产业链的兴旺,马代沟村正以“金丝”为媒,铺就乡村振兴的富民路。

四、文化小镇—上园村喇嘛营组:古韵新声,奏响文明乐章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积淀着岁月的智慧,承载着乡愁的记忆。上园镇历史悠久,古称“黔州”,自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千百年来,多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孕育出民间故事、剪纸、秧歌、传统酿造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园村喇嘛营组以“文化小镇”建设为契机,扩建改造升级:一座新牌坊矗立村口,千余延长米的文化墙以“上园史话”“诗情上园”“上园非遗”“歌舞上园”四大板块,串联起古今文脉。从大枣文化旅游节到农民春晚,从诗歌朗诵会到非遗展示,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让村民在参与中增强文化自信。“文化小镇”不仅是历史的陈列馆,更是文明的播种机,引导着上园人在传承中创新,在自信中前行。

五、时尚小镇—靠山屯村双井子组垃圾分类 引领绿色生活

时尚并非城市的专属,乡村的时尚,是对生态的敬畏,是对文明的践行。靠山屯村双井子组以“垃圾分类”为切口,打造“时尚小镇”,让绿色环保成为乡村最亮眼的“新风尚”。

在这里,垃圾分类不是口号,而是融入《小镇公约》的生活日常:无害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废弃物分类投放,环卫人员统一清运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与无害化。千余延长米的文化墙宣传环保理念,随处可见的分类垃圾桶成为“时尚地标”。如今,自觉分类垃圾已成为村民的生活习惯,良好的自律精神、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时尚小镇”的打造,让文明乡风浸润人心,让绿色生活成为乡村振兴最动人的注脚。

六、“白石渔村”--沟口子村柳黄屯组:渔舟唱晚,绘就山水画卷

山水是乡愁的载体,风情是乡村的魅力。沟口子村柳黄屯组紧邻辽西第一大水库——白石水库,柳黄古渡、药王谷、天鼋岩画等遗迹诉说着远古文明,蒙古族文化与渔家风情的交融,让这个小村独具韵味。“柳黄屯”之名,便源自蒙古族先民定居时“春柳泛黄”的诗意景象。

上园镇倾力打造“白石渔村”:1100平方米的广场供村民休憩,100余延长米的渔村文化墙描绘渔家生活,3公里柏油路连通内外,10座路灯点亮夜色……硬件升级的同时,镇党委带领经营者外出考察,提升服务水平,让“辽西第一鱼宴村”的招牌愈发响亮。每年召开的“美食鱼宴节”使来到这里的食客络绎不绝,村民的腰包鼓了,笑容甜了,一幅“山水相依、渔乐融融”的幸福图景,正在白石水库畔生动上演。

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上园镇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下一步,上园镇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新机制体制,孵化新业态,满足群众新需求,让“五镇一村”的特色名片更加闪亮。从远古化石到红色记忆,从甜枣飘香到渔舟唱晚,上园镇正以特色小镇为支点,撬动乡村全面振兴,书写着属于辽西大地的精彩篇章。(北票市上园镇  许野)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辽宁北票市上园镇:以“五镇一村”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