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珠装填、套筒安装、螺丝紧固······今年,在“轴承之乡”邢台市临西县举办了首届轴承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29支代表队亮绝技、秀绝活,以赛代练,促进技术交流,为推动当地轴承产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为进一步提升广大职工技能水平和创新创造能力、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7月29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河北省企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正式施行。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同志介绍说:“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创制性制定这部法规,有利于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组织参加竞赛积极性,促使更多工匠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对加快我省以制造业为重点的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竞赛广泛深入开展,《条例》将竞赛层级分为企业内部竞赛和县级、市级、省级竞赛,规定企业内部竞赛结合企业日常生产管理,按照生产岗位技术标准和操作能力要求常态化、实战化开展。县级以上竞赛坚持企业自愿、服务发展、公平公正、开放办赛,注重发挥县级以上竞赛的引领作用,结合我省制造业实际,明确县级竞赛重点组织省重点特色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主要开展技术操作竞赛活动;市级竞赛重点组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开展技术创新竞赛活动;省级竞赛重点组织省制造业百强企业,主要开展技术创造竞赛活动。同时,保持竞赛制度的适度宽松灵活,打通各层级、各类型、各部门单位组织的竞赛的关联通道,支持和鼓励各行各业立足行业特点,围绕产业发展,组织各级各类竞赛。
“近年来,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分级分类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为广大职工学技术、提技能、比创新搭建了平台,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全国以及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都取得了良好成绩。”省总工会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今年,我们着力打造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提升年,按照《条例》规定,重点组织‘三个类型、四个层级’的竞赛,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省市县联动、分级分类开展,努力提升职工技术技能水平,提高企业创新创造能力,助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技能竞赛获奖职工能够获得人才绿卡,这一激励措施在石家庄市元氏县成为现实。2024年,该县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评选出72名职工,获得人才绿卡,并被纳入县人才库管理,可享受子女就近入学、就医绿色通道服务、公租房住房优先保障等待遇,极大提升了技能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为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条例》加强了奖励激励措施。专条分款明确省人社、省教育、省科技等部门和省总工会等群团组织对省级竞赛获奖职工及其所在企业的奖励激励政策,将竞赛技术创新创造优秀成果纳入省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评选范围,对竞赛创新创造成果推广转化应用等作出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省级竞赛获奖职工可以优先或者破格晋升职业技能等级,按照规定享受继续教育优惠政策,可以到职业学校兼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优先推荐纳入大国工匠、河北大工匠培育对象,组织到重点职业院校和龙头企业学习培训,对竞赛选手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职务科技成果依法确定知识产权归属并给予利益分配。对获奖职工及其所在企业优先推荐参评国家和省级个人或集体荣誉称号,支持建立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支持开展生产技术骨干专题培训。建立获奖职工所在企业清单,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和持续跟踪服务。同时规定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相应奖励激励政策。(供稿:河北省人大 董良 梅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