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青岛讯(吕勇进 崔启昌 通讯员 陈玫含)为进一步丰富农村独居、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对独居、空巢老人的认知和关注,为他们及其家庭提供切实的帮助与支持。近日,青岛巿黄岛区第六人民医院选派心理治疗师毕帅、王颖颖到海青镇开展“守望银龄”心理关爱活动。
青岛巿黄岛区海青镇茶原村的清晨,阳光穿过茶园的缝隙落在房间里,二十多位老人围坐成圈,手里捧着温热的茶水。当“记忆中最开心的一件事”这个话题被轻轻抛出时,58岁的李阿姨先开了口:“那年邻村放电影,我带着三个小伙伴搬着板凳去占位置,大荧幕亮起来的时候,我们直拍手……”
这是一场特别的“生命回顾”。没有复杂的流程,没有华丽的布置,只有一个个被时光浸润的故事,在治疗师的引导下慢慢舒展。
张爷爷聊起年轻时割草挣工分的日子,说自己背着比人还高的草垛往生产队跑,“那时候天不亮就上山,镰刀磨得锃亮,看见草长得旺就高兴。有次割够了100斤,队长多给了两分工,一家人高兴了半天”。他说着用袖口抹了抹眼角,周围的老人跟着点头—那些靠力气挣生活的日子,此刻成了最鲜活的回忆。
王奶奶分享对她影响最大的人是儿时的邻居姐姐:“她教我跳皮筋,嘴里念‘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我总跳错,她就牵着我的手慢慢教。后来她嫁走了,我现在看见小闺女跳皮筋,还能想起她的声音。”
现场的治疗师全程专注倾听,不随意打断,仅在适当时候通过提问引导交流。当有老人分享遗憾时,治疗师会引导其思考当下可做的事以获得内心踏实;在有人沉默时,也会以温和的话语鼓励其分享细节。
活动接近尾声时,82岁的李大爷总结道:“活了一辈子,好像今天才把日子捋顺了。原来那些苦的甜的,都是老天爷给的礼物。”
原来生命里最珍贵的,从不是惊天动地的瞬间,而是那些藏在日常褶皱里的情感—是露天电影的光,是跳皮筋的笑,是割草时肩头的暖。当这些故事被听见、被看见,孤独便有了温度,岁月也有了重量。
或许我们能做的,就是多坐下来听听他们说说话。毕竟,每个老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值得被认真翻阅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