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滚动新闻

综合报道

粉色志愿服 + 强国使命!通大学子这样读懂 “两弹一星”

浏览:79842 次 发布时间:2025-08-06 09:34

本网江苏讯(通讯员  莫小雅)近日,南通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星光筑梦 强国筑盾” 宣讲团走进南通群英馆,开展沉浸式研学活动。在这里,科技力量与先辈精神交织,青春脉搏同强国使命共振,大国重器研制历程化作鲜活思政教材,红色基因在江海新生代的脉动中持续澎湃。

南通,作为 “中国近代第一城” 的英才摇篮,其群英馆珍藏着 23 位 “两弹一星” 事业参与者的奋斗印记。当青年学子走过张謇 “父教育而母实业” 的匾额,驻足核物理学家程开甲、航天专家闵桂荣等南通英雄先辈的展柜前,泛黄图纸与斑驳勋章,无声诉说着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的信仰史诗。

回溯群英足迹,感悟使命传承

踏入群英馆,宣讲团成员在 “两弹一星” 元勋杨裕生的展板前驻足聆听。杨裕生院士的一生,是 “国家需要即我志业” 的生动注脚。他三次 “从零开始” 的人生轨迹,每一程都刻满家国情怀与科学赤诚。从核爆样品分析到国防科技突破,先辈们隐姓埋名、矢志报国的故事,让 “强国必先强志” 的信念悄然扎根。 目光转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展区,长征火箭模型昂首矗立,“航天人” 王成的科研轨迹就此铺展。从青涩学子伏案钻研火箭发动机复杂公式,到成长为骨干工程师参与关键舱段设计,再到投身充满未知的深空探测项目,清晰勾勒出航天工作者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伟业的壮丽征程。而在 “蛟龙号” 载人潜水器模型旁,讲解员生动讲述科研团队突破超高压、低温、黑暗等极限环境挑战,自主研发耐压舱体、精准声学定位系统和高清观测设备的故事。每一个技术难关的攻克,都凝结着 “敢为天下先” 的非凡魄力与集体智慧。

以青春之眼,探强国之路

宣讲团成员身着统一粉色志愿服,穿梭于 “科技长廊” 讲解。从卫星模型的太阳能板,到火箭发射硬核知识,每一件展品都是生动的 “强国课”。大家认真聆听讲解员剖析航天、深海科技的突破逻辑,围绕 “科技如何赋能国家安全” 展开探讨,科技报国的理想在思维碰撞中愈发强烈。强国筑盾,既要传承先辈精神,更要以科创为刃、实干为锋。

让青春力量,锚定强国航向

杨裕生先生 “一辈子献给国防” 的故事,让宣讲团成员深受触动。“航天人十年磨一剑,我们也要把专业成长融入国家需要!” 返程路上,成员们的感慨,折射出研学的力量。这场活动,不只是 “看展品、听故事” 的参观,更是 “青春与使命对话” 的思想洗礼 —— 让 “强国筑盾” 从口号化为行动指引,将教师教育学子的 “育人梦” 与 “报国心” 紧紧相连。

未来,宣讲团会把 “科技报国、精神传承” 融入宣讲课堂,让更多青年看到:强国之路,有先辈披荆斩棘的 “盾”,更需我们以青春为笔、奋斗为墨,书写新时代 “筑梦答卷”。青春逢盛世,筑梦正当时 —— 这是南通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子的誓言,更是新时代青年共赴强国征程的心声!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粉色志愿服 + 强国使命!通大学子这样读懂 “两弹一星”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