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滚动新闻

综合报道

冰封江畔的不灭火种:张义堂与陶赖昭特支

浏览:78462 次 发布时间:2025-08-20 09:43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峥嵘岁月,无数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民族救亡的长城。在松花江畔的吉林扶余,一座静谧而庄严的纪念馆——张义堂纪念馆,正无声诉说着这片黑土地上可歌可泣的抗争史诗。伫立在纪念馆中央的那座雕塑,镌刻着张义堂生命最后一刻的巍然,也铭记着以他为首的陶赖昭特支19名党员与无数志士的赤胆丹心——他们,正是民族危亡之际,于松花江两岸点燃燎原之火的点点星芒。

不屈的信念,是刺破黑暗的利刃。青年张义堂在日资印刷厂饱受欺凌,怒砸印字坊的经历,让“只有武器才能赶走日本人”的念头如野火燎原。他毅然投军,却在军阀混战的漩涡中痛感前路迷茫。直至在德惠警察署遇见引路人吕清潭,共产主义信仰才真正照亮了他的人生坐标——这不再是个人的复仇,而是为民族求解放的至诚皈依。1932年陶赖昭特支成立后,他废寝忘食发展组织,家中常以牌局掩护革命密会。被捕后面对酷刑利诱,他筋骨寸断却意志如钢,在圈河刑场用生命践行了“头可断,血可流,党的秘密不可丢”的铁血誓言。这信念铸就的脊梁,撑起了民族不屈的天空。

无畏的智慧,是隐蔽战线的无形刀锋。在日寇铁蹄踏碎山河的岁月,陶赖昭特支以惊人的谋略在敌人心脏地带开辟战场。张义堂将亲弟张义贵安插进日本领事馆当勤杂工,使敌人机密在革命者耳畔无所遁形。1932年1月,党员程振铎截获日军机密军列情报,特支火速上报,终致军列在三岔河颠覆,敌兵死伤惨重,运输瘫痪。同年,又因张义贵及时传警,一支百人抗日队伍巧妙避开了日军的江畔伏击。他们像暗夜中的幽灵,以情报为武器,让侵略者寝食难安。这些无声的雷霆,正是民族智慧在绝境中的璀璨迸发。

不灭的传承,是照亮未来的长明灯。张义堂的血并未白流。他播下的火种在扶余大地上生根发芽,化为解放战争中万千儿女支前的滚滚洪流,融入了“三下江南”战役中二十八团官兵用血肉铺就的胜利通途。当修复的陶赖昭松花江大桥在1948年汽笛长鸣,满载军列的火车驶向辽沈前线,那钢铁的脉搏里,正跳动着先烈未竟的宏愿。这份精神更在和平年代化为改天换地的伟力——1976年,十六万扶余人民肩挑手抬,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开凿出引拉工程这条“扶余大运河”,用汗水浇灌了新的家园。松花江水的血脉里,永远奔涌着这股不屈的热流。

松花江畔,那以血肉铸就的丰碑,是信仰最锋利的刻度。先辈们燃尽生命点亮的星火,岂止燎原?它早已汇入大江,成为民族脊梁里奔涌的赤潮。看那飞驰的军列、蜿蜒的运河,皆是它澎湃的心跳!这精神,不是纪念馆里静默的展陈,而是刻进我们骨血的烙印——当挑战如寒潮般袭来,它便是那柄劈开前路的信念之刃,那簇在胸膛永恒跃动、指引我们穿越任何暗夜的不灭火光!(中共扶余市委组织部 张岩松)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冰封江畔的不灭火种:张义堂与陶赖昭特支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