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青岛讯 记者从青岛市城阳区委宣传部获悉,日前,青岛市城阳区召开“感受身边变化,共享美好生活”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主要聚焦青岛市城阳区基础教育领域工作的开展情况。青岛市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副书记、区政府总督学戴波,青岛市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学前教育科负责人周赞,青岛市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财务基建科(基建)负责人罗鹏,青岛市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体卫艺科负责人江东蔚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近年来,青岛市城阳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精准保障学位供给,全力满足入学需求
义务教育段招生应入尽入。2025年,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招生2.89万人,安置随迁子女1.27万人,占招生总数的44.05%。组织185名招生政策宣讲团成员开展“六进”宣讲活动210场,发放“义务教育招生政策指南”3万余份;全面落实“两为主”入学政策,放宽随迁子女入学条件,将“在城阳区缴纳或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扩大到青岛市范围;延续招生入学“一网通办”,做到“入学零证明、家长零跑腿”。2025年,全区新建中小学2所、改扩建学校1所、品质提升学校1所,新增学位4920个,实现符合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全部顺利入学。
高中教育段招生持续扩容。2025年,全区初中毕业生10809人,普通高中招生计划7870人,其中,公办高中招生计划5780人(比2024年增加650个),各类职业学校(含技工教育)招生计划3243人,保障了所有初中毕业生都能享有高中阶段教育权益。
集团化办学资源增量提质。截至目前,全区共成立35个教育集团,覆盖86所中小学,覆盖率达87.8%。如区实验小学将红岛小学、红岛街道中心小学纳入集团,实施“四个一体化”;区国城小学、区荟城小学和区凤凰山学校组成国城教育集团,实施“一长多校”办学模式等,有效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青岛市城阳区现有206所幼儿园,省级一类及以上幼儿园占比达98%,优质率居全市第一。2022年以来,将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办为公办园,新增公办学位3000余个。认定普惠民办园14所,新增普惠学位3000余个,全区普惠率达97.8%,居全市前列。创新实施学前教育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全省首家实现幼儿晨午检、出勤等四类数据100%收集,覆盖全区所有公办园,惠及幼儿2万余名。特色成果获教育部2023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优秀案例奖。
五育并举融合发展,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德育方面,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依托重大纪念日等系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和仪式体验教育等活动;结合青岛市“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组织“十大节日”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邀请党员干部、模范人物等组成宣讲团走进学校,开展千余次主题宣讲;构建“课程渗透+主题活动+劳动体验”育人体系,推行“光盘行动”等,相关经验做法获《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报道。
智育方面,聚焦“课堂、集备、作业、育人”四大关键维度。提升课堂效率上,强化校领导听评课,推进大单元教学、跨学科学习,推广“费曼学习法”“AI+课堂”等新教学模式;强化集备实效,推行“一日一研、一课一备”精细化模式,依托四级教研体系组建教研联合体,落实“三定三研”机制;减负增效上,优化实施作业效能提升针对性策略,落实“一生一策”,推行“基础+拓展+实践”分层作业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上,构建贯通各学段、全区域质量提升体系。2025年,城阳区高考特殊类招生控制线及普通类一段线达线率等关键指标创历史新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迈向新高度。
体育方面,把抢占青少年足球发展高地、打造青少年足球名城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引进44名高水平专业足球教练员入校带队,与职业俱乐部深度合作,建立覆盖各学段的区级校园足球训练营体系,常训球员近500人,辐射带动全区171支中小学校队、2568名足球小将。2011年起全面启动“区长杯”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建立“校长杯”-校际联赛-“区长杯”三级赛事联动,年均比赛超2000场。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49所,2所学校被青岛市评为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校,2025年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与青训中心共建试点(全国12处、山东省唯一)。4名优秀毕业生先后入选男女足国家队,累计为国青、国少等各级国家队输送人才44人,居全市首位。近年来,夺得市级冠军136个、省级冠军23个。城阳一中在2022年省联赛中勇夺男女足双冠。拥有国家级篮排足球、水上、冰雪等项目特色校70余所。2024年学生体质健康抽测中,优良率、合格率两个指标综合位列全市前三。
美育方面,打造“艺美城阳”品牌。探索艺术课“弹性课时+课程重构”改革,承接青岛市“戏剧与学科融合”改革试点,首创“戏剧冲突教学法”,自主研发的“多维乐动(5C)”教学模式获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连续15年举办“区长杯”中小学生艺术比赛,构建四级展演平台,成立区级教育艺术团、青少年交响乐团,大批学生先后登上央视、上合峰会等高端舞台。近年来获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8个,省市级一等奖320个,获奖层次与数量居全市首位、全省前列。
劳动教育方面,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落实”的“三级协同”劳动教育机制,建成18个校外实践基地,创新开发120余门融合课程,推行“中小学家务劳动清单”,聘任劳模、非遗传承人等25名志愿者作为专业支撑,组建200名的家长义工团队,联合26家企业、99个社区开展深度劳动实践。相关成果获《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等专题报道,两次承办国家级现场会,入选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为全国贡献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劳动教育“城阳模式”。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筑牢教育发展根基
师资引进方面,2023年至今,通过公费师范生、高层次人才选聘和社会公开招聘等渠道引进教育人才1123名。招聘中小学教师研究生学历占比59%,师资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三名人才”培养工程成效显著,目前拥有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特级教师29人,齐鲁名师名校长18人,市级名师名校长93人,形成骨干引领、梯队发展的良好局面。
创新设立“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教育硕士)”与“区域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构建“省、市、区、校”四级联动教育发展格局,与8所省内高校共建教育硕士教学实践基地,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制定系列文件,建立“五位一体”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和“四位一体”师德师风监督体系,引导教师依法执教、廉洁从教。
严把食品安全,守护学生健康
青岛市城阳区铁腕攻坚食品安全,筑牢多道防线。严把食材采购关,实行中小学、幼儿园食材集中招标、统一监管,实现质量全程可追溯。联合多方力量常态化开展“清晨行动”突击抽检;严把食品环境关,创新引入第三方食堂管理服务机构;严把食堂用工关,规范用工方式、人员审查等,消除食堂用工隐患。
推动服务高质量发展,实现四个“100%”。食堂建设100%达标,累计投入4亿多元,新建、改扩建食堂40余所,7所学校获评国家“营养与健康”学校,数量居全省首位;智慧管控100%覆盖,“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同步接入区级教育和市场监管平台实时监管;“6T”管理100%到位;校长、教师、家长陪餐制度100%落实,构建食品安全闭环管理体系。
构建特色食育体系,联合卫健部门开展年度轮训,校园专兼职营养师配备率达100%。组建区营养宣讲团入校宣讲14场,覆盖4000余人;举办两届营养餐烹饪大赛,建立包含50余套标准化带量食谱的数据库,各校100%落实学生营养带量食谱制度;将营养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制定实施《体质健康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相关经验在全国、全省多个会议上交流,多所学校在全国性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青岛市城阳区将以教育强区建设为目标,继续深化改革创新,聚焦关键领域攻坚,着力构建“公平有质量、特色有活力”的教育生态,为湾区都市、活力城阳建设贡献教育力量。
(来源:青岛市城阳区委宣传部)
编辑: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