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下午2时许,东台市“鱼汤面”、“六大碗”非遗传承人章国荣忽然接到一个电话,让他火速启程,赶往千里之外的福建省福州市部队干休所。了解事情原委的章国荣立马丢下手头的工作,打车去往东台高铁站······
事情的起源得从江苏省东台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市新四军研究会等部门联合开展的“致敬峥嵘岁月,情暖抗战老兵”行动说起。
(中间为东台老兵朱国钧)
19日上午,当东台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金学宏、东台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杨爱国一行,来到福建省军区第二干休所东台籍老兵朱国钧家中时,98岁的朱老异常激动,吩咐儿子、媳妇按照东台的习俗、每人一碗蛋茶接待家乡的客人。
(1958年时的朱国钧)
朱国钧,1928年出生,江苏省东台县(今大丰区草庙镇沟西村)人。1942年参加革命,成为东台独立团的一名战士,先后参加了鲁南、孟良崮、莱芜、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先后担任第九兵团20军59师177团参谋、连长,59师177团38连连长等职。1955年11月担任坦克自行火炮267团参谋长,1978年10月任福州军区司令部装甲兵部部长。1984年离休。
朱老向家乡的客人回顾了自己投身革命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役的战斗历程,尤其谈到“小的时候,中国人看到日本鬼子头都不敢抬,而现在,我们祖国强大了,屈辱的日子永远不会再来了”的时候,老人眼里闪烁着欣喜的神情。
告别朱老时,朱老的儿子朱方跃无意中提到“老人离开家乡80年了,一直惦念家乡、尤其是仍然记着东台鱼汤面的味道,可惜我不会做......”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圆老兵的家乡梦,做一碗地道东台鱼汤面”!回宾馆的路上,金学宏、杨爱国两位会长不谋而合。可离家千里,“圆梦计划”如何实现?“请非遗传承人,千里奔赴来福州现场制作!”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与此同时,金学宏、杨爱国又设法联系了干休所食堂的工作人员,东台、福州两地共同为圆老兵家乡之梦开展互动。
接到电话的章国荣马不停蹄、夜里近12点赶到了福州。第二天一大早,顾不上旅途的疲惫,他又与干休所工作人员一道来到菜场,采买烹制鱼汤面及东台“六大碗”所需的食材,随后进入了紧张的鱼汤熬制及“六大碗”前期准备工作。
(章国荣正在烹饪前准备工作)
晚上5点,朱国钧老人由家人搀扶着来到餐厅,满桌的“家乡味”让他激动不已。“这是戳豆腐”、“对,烧杂烩,是这个味道”,看着一道道家乡菜,老人如数家珍,一一报出菜名。当压轴主食“东台鱼汤面”上桌,老人禁不住眯起眼睛嗅了又嗅,“对对对,是这个味道”。
(朱国钧正在品尝东台鱼汤面)
茨菇烧肉、白菜炒百叶、萝卜丝烧蛏······“东台六大碗”一一上桌,这位身上仍然存有三块弹片(头部抗日战争留下的,胸部解放战争留下的、左臂抗美援朝留下的)的老人不由感叹:“我这个老头活到今天能吃到家乡的菜,全是托党的福啊!”他拉着家乡人的手臂连声道谢!
浓浓的乡情中,晚宴接近尾声,看着家乡的亲人,朱国钧老人含泪的一声“想家了!”让众人潸然泪下······
再见,朱老前辈!家乡的亲人在时刻惦念着您!家乡的亲人真诚地祝愿您健康长寿!(东台市老促会 鲁爱霖 王志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