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8月22日至29日,中国农业大学“科普食品营养,共筑健康长城”暑期社会实践小队在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开展了为期八天的社会实践。今年恰逢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回信两周年,也是学校建校120周年。来自生物等多个专业的6名学生深入乡村一线,以“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为使命,围绕食品安全风险防范、乡村公共服务短板等社会关切热点,把课堂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把健康理念送进大街小巷。
梁潇涵为阜城县小学生讲授食品安全
实践开始前,指导教师周文焜、小队负责人梁潇涵带领队员张津津、徐赫、吴佳琳、韩聆溪、吕俊灼进行了充分准备:查阅资料、研读书籍,提前两个月设计宣传资料、打磨宣讲形式,力求“孩子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8月22日至23日,为了解当地文化与现状,队员们实地参观了马本斋烈士陵园、阜城历史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和阜城湖公园等。
社会实践小分队与衡水市青少年作家协会合影
8月24日,实践小队走进衡水市青少年作家协会、阜城县作家协会,为怀揣文学梦想的孩子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食品安全课堂。“我们以笔为桥,让食品安全之光照亮成长。”队员们用生动的案例、互动问答和简易实验,把枯燥的营养知识变成有趣的故事。从最初懵懂好奇,到主动记录、小声探讨,孩子们的眼神里闪烁着对新知的热切,一颗颗“食安种子”悄然萌芽。
社会实践小分队在阜城县郏林小营村宣讲食品健康
随后,实践小队深入刘林桥村、郏林小营村、三里庄村、绳王村等村庄,围绕“三下乡”“稼穑之路”项目要求,挨家挨户走访留守老人和儿童,面对面了解村民饮食习惯与健康需求,量身定制宣传策略。张贴海报、发放宣传页、集中宣讲、入户关怀……多元形式让食品营养健康知识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次阜城之行,是中国农业大学青年学子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又一次生动实践。实践小队表示,将把调研数据带回学校继续深入研究,力争形成可复制的乡村食品安全科普模式,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 梁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