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刘家堡派出所“老警官调解室”
本网甘肃讯(臧秀娟)一年来,刘家堡派出所民辅警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积极探索创新调解机制,为扎实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建设“老警官调解室”,充实了“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丰富提升刘家堡派出所“五芯”枫桥式派出所的“芯”治理和“芯”服务水平,让退休老警官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成为一项重要举措。

派出所每周四安排两名老警官值班,同时对于某些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会同时邀请社区工作人员、律师、司法等共同参与调解重大矛盾纠纷,这一机制有效缓解基层派出所调解力量不足的问题,提升调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能发挥专业优势,能够在调解过程中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退休老警官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望和影响力,他们的参与能够增强调解结果的公信力和可接受度。经过对接司法局,将老警官纳入“人民调解员队伍”,在成功调解矛盾纠纷后会有一定补助,这也是对老警官工作的充分肯定。
在退休老警官参与调解的过程中,也充分发挥了“1234”警调对接工作新机制的作用,实现矛盾纠纷的早发现、早预防、早调解。在实践过程中还组织退休老警官与新警结师徒,使双方相互交流学习,帮助新警迅速适应基层,学习与群众沟通的方法经验,也让老警官在处理一些新类型矛盾纠纷时能融入新观念新思想。
调解流程规范有序,会接报登记、分析研判、分类移交、综治中心牵头组织调解、达成协议、跟踪回访等环节。同时,在调解过程中,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和诉求,尊重事实、尊重法律、尊重当事人意愿。

老警官调解室以退休老警官党员为主要牵头人,充分发挥调解作用,积极构建“基层调解组织+老党员调解室”的矛盾纠纷化解新体系。目前,老警官调解室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55起。
案例1:包老汉的儿子和女儿因为城市改造拆迁涉及补偿款问题分配发生异议,甚至在家中到了动手的地步,包老汉的周围邻居将情况反映给现在的幸福里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反馈给社区民警孟佳。孟佳在掌握各种信息后两次主动将包老汉及其儿子女儿约到社区,希望化解包老汉的难心事,但是在调解过程中双方依然坚持各自的拆迁补偿款分配主张,都不肯让步。孟佳面对现状于是就想到了通过“老警官警务室”化解矛盾,已退休的民警原刘家堡派出所教导员汉桂玲是当期的老警官调解员,汉桂玲在听了孟佳叙述后同意开展这起矛盾纠纷化解工作。2025年3月9日,孟佳及老警官汉桂玲将包老汉及其子女、社区工作人员到刘家堡派出所调解室再次对矛盾纠纷化解,汉桂玲对包家子女纠结的核心问题逐一从法律人情及社会舆论角度进行分析,在过程中包家子女对一直忽视的包老汉赡养问题表现出愧疚,汉桂玲抓住这个突破口对包家子女进行心理纾解,经过长达3个小时的化解工作,包家子女认可了汉桂玲和孟佳提出的在各自应得补偿款后,对包老汉的补偿款均不过问,不得干涉包老汉的自主权利,谁尽赡养义务谁继承包老汉的拆迁补偿款的方案。包家子女对老警官汉桂玲的热情和诚信折服,包老汉也激动地流下泪水,再三感谢民警的帮助。
案例2:2024年10月19日下午,辖区居民华某女儿报警称自己父亲醉酒在家里殴打母亲。我所民警出警了解情况后后将双方当事人带到所内新成立的“老警官调解室”进行调解。经了解发现杨某与华某两人结婚已十几年,婚后两人育有一女,家庭生活幸福美满。最近,杨某因经济收入不理想喝了点酒和自己的妻子华某因家庭琐事发生争执,最终发生暴力行为。
在调解过程中,“老警官”汉桂玲对杨某的动手行为进行严厉的批评,告知杨某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规定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严重者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不要因为一时意气用事,而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引导杨某不要以工作失败为借口萎靡不振、自暴自弃,甚至对家庭不管不顾,而造成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应该在遇到困难时及时沟通,及时解决,把损失降到最低才是解决方法,并鼓励以后日常生活双方共同面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社区工作人员对华某进行劝解和疏导,希望华某多为孩子考虑,而且双方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以后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可以跟社区或街道联系,我们一定会予以帮助。
最终杨某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并在民警和街道及社区调解员的见证下,向华某诚恳的道歉和悔过,并保证以后会好好表现,关心关爱家人,积极投入事业。经过派出所、街道、社区的耐心劝导后,双方愿意继续经营好家庭,重归于好。
案例3:2024年10月,刘家堡街道马家庄社区居民李某甲以建房时移动疆界石为由与其弟媳强某某发生争吵并互相撕扯,双方在邻居的劝导下双方和解。我派出所民警了解情况后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详细询问,了解事件原委。原来,李某甲的父亲当年在分家的时候将0.9亩地没有平均分配给膝下两个儿子,由于土地不是整块的,所以分割时按照原有的0.5亩、0.4亩进行分配,老李头给小儿子李某乙(强某某丈夫)分了0.5亩,大儿子李某甲分了0.4亩,由于地块分配不均以及种植不方便、向阳问题、收成等琐事导致长期以来李某甲、李某乙两家关系失衡。在今年李某甲打理菜园,与弟媳强某某发生争吵,随后李某甲与强某某之间开始争吵互撕。刘家堡派出所根据案件情况当即启动“警调对接”机制,将该案报送至刘家堡综治中心,采取多元化调解机制对此案进行研商解决,但依然效果不好。于是我所组织老警官调解室的汉桂玲、韩明两位调解员发挥余热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参加调解的退休老民警汉桂玲、韩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以及情理、法理等方面入手,进行认真分析和情绪疏导,同时对双方当事人的土地进行丈量确权后,再次协调调解最终达成了协议。
最终,在刘家堡派出所老警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当事人互相谅解,当事人强某某、李某甲都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强某某也愿意放下恩怨,同意调解。另外,他们的父亲以后去世墓地问题由小儿子李某乙负责承担。最后,地块0.5亩为强某某所属,0.4亩为李某甲所属,从此不再因土地使用问题发生争吵或打架行为,双方就土地归属问题达成共识,现场签订了调解协议,握手言和,矛盾成功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