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滚动新闻

综合报道

铁篆铮铮铸忠魂——深析刘东会书杨靖宇《沁园春·雪漫残阳》

浏览:78492 次 发布时间:2025-09-02 12:28

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亦逢东北抗日联军主要创建者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壮烈殉国85周年。为铭刻那段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军旅书法家刘东会以古体大篆恭录杨靖宇将军绝命词章,以金石为骨,以刀笔为祭,令三千年文字血脉灌注二十世纪英雄之魂:

“雪漫残阳,冰封寒山,铁骨傲风。笑倭奴痴妄,徒施伎俩;丈夫矢志,为复国兴。南满烟云,松江烽火,铁骑狂飙正纵横。待来日,看高粱大豆,遍野黄红。

白山昂首苍穹,望林莽,葱郁是古松。问英灵安在,后生可记:当年壮烈,那日从容?再度回眸,诗篇血就,当教中华瞩目中。莫忘却,有余魅拜鬼,海上云浓。”

大篆,乃汉字诞生之初的青铜烙印。其线条虬曲如藤,封存着先民祭祀的烟火、征伐的雷鸣与稼穑的风霜。新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奠基人陆维钊先生称之为“未申之屈”——正是这般欲发还收的笔意,蕴蓄华夏文明原初的磅礴伟力。刘以大篆书此词,笔锋如鼎彝凿击,结体似雪原孤峰嶙峋,线条若冻土铁镣沉凝。当大篆的“未申之屈”撞击将军的“不屈之伸”,墨迹间迸溅出青铜与鲜血交织的史诗。

“铁骨傲风”——棉絮锻铸的汉字脊梁。1940年2月,零下40度的蒙江雪岭,杨靖宇将军以棉絮草根果腹的躯体,为“铁骨”镌刻最悲壮的注脚。刘东会书此四字时,中锋如钢钎贯纸,转折处似断铁啮冰。这岂是墨迹?!分明是将军以肋骨在风雪中錾刻的华夏界碑!外寇谓之“战神”,实为民族精神不可折屈的脊梁。

“笑倭奴痴妄”——篆籀线条里的雷霆之蔑。“笑”字如怒目引弓。1938年临江突围,将军于敌寇黄金悬赏下朗声叱敌:“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刘东会笔下“笑”字弯弧如引满之弓,挑捺似出鞘寒刃——这是蘸染风雪书写的精神雷霆,至今仍在长白冻土下隆隆震荡。

“诗篇血就”——树皮上的文明星火。桦甸深山中以血淬炼的诗句,乃中华文脉至暗时刻的倔强吐纳。“就”字末笔似树皮皴裂,墨色渗化处如血渍漫漶。当抗联战士以焦枝在桦树皮刻下“抗日救国十年功”,一脉文明便在屠刀前完成最坚韧的抵抗。

“余魅拜鬼”——穿越八十载的青铜警世。“海上云浓”四字结体凝重如警世洪钟。将军当年扯碎劝降书时的怒吼——“豺狼纵使换皮再来,亦须警惕!”竟成穿越时空的谶语。“拜”字一竖如斧劈“鬼”首,释文中“杨靖宇将军”的“军”字末笔似剑,直刺右下方“拜鬼”之“鬼”——誓将犯我中华之幽影钉于历史耻辱柱。

精神不朽,丹心永照青史。杨靖宇将军殉国时年仅35岁,而此词令其生命在篆籀线条中获不催不朽:

“望林莽”——他殉国前最后凝望的长白林海,化作篆书盘曲苍劲的枝干。每一道墨痕,皆是锈蚀的血管,仍奔涌松涛的脉搏;

“后生可记”——靖宇县12万民众八十载守护的将军墓,恰似刘东会笔下圆厚凝重的点画。那是民心的砝码,永恒校准历史天平;

“当教中华瞩目”——通化纪念馆穹顶两万三千颗水晶灯,宛如词中最璀璨的结字。每一星光点,皆是他未冷的体温,在夜空续写带血的词牌。

词中三现“雪”、两见“铁”、一着“血”,正是将军生命的炼金术:以风雪淬火,铸铁骨为刃,终将热血提纯为照亮民族长夜的精神铀矿。

当刘东会以“未申之屈”笔法,书写杨靖宇“不屈之伸”的气节时,青铜时代的凿铸声、白山黑水的枪膛声、与我们屏息读史的心跳声,正汇成跨越时空的共鸣:

有一种脊梁,棉絮蚀尽亦不折;

有一种碑铭,不藉金石而永铸青史!(作者 朱琳)

作品展示:

作者介绍:刘东会,军旅书法家,河北医科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河北省医药卫生文化学会副会长兼书画分会会长,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颐和书画院副院长,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铁篆铮铮铸忠魂——深析刘东会书杨靖宇《沁园春·雪漫残阳》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