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青岛讯 今年以来,青岛市审计局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主责主业,紧扣全市重点资金使用、重大项目建设、国有资产管理等,开展“经济体检”,推动监督效能向治理效能转化。10月11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科学规范开展2024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推动监督效能向治理效能转化情况。青岛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管卫东,青岛市审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崔银科,青岛市审计局企业审计处处长李媛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青岛市审计局对2024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开展审计,有关情况如下:
青岛市审计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个持续用力”部署安排,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主责主业,以“促进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促进深化财政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促进规范权力运行”为目标,紧盯国家战略、重大政策、重点项目和民生资金,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推动青岛市经济持续稳健向好、进中提质。
一是聚焦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助力国家重大政策落实见效,开展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新增政府专项债券管理使用等情况审计,切实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政策引领作用。围绕推进加快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和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开展科技政策落实及资金管理、旅游强市政策落实等情况审计,促进创新举措、健全机制,提升政策精准性、可持续性,推动财政资金“降本增效”。助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审计了6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改革运行、产业发展、项目落地等情况,推动开发区完善体制机制,优化产业结构。
二是聚焦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围绕预算管理重大改革任务落实,重点审计了零基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预算绩效管理等情况,促进出台预算评审管理实施办法等5项制度,推动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持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为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提供有力支撑。围绕推进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把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节约作为21个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关注内容,推动部门加强预算管理,规范实施政府采购,切实提高预算资金绩效。
三是聚焦民生保障和重点项目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对重大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监督,组织开展养老保险基金、乡村振兴惠农资金、养老服务业资金等审计,紧盯损害群众切实利益的痛点、堵点,促进惠民政策落地见效,推动用好民生资金,优化完善公共服务,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重点审计了市级财力计划安排的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区(市)投资项目和绩效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国省道、农村公路等领域项目建设管理情况,紧扣项目管理、资金使用,促进规范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补齐工程管理短板,推动投融资领域深化改革,不断提升政府投资绩效。
四是聚焦国有资产运营效益。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审计监督,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优化布局和提升配置效率,更好发挥国有资产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围绕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深化改革、防范风险,在对6户市属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和财务收支审计中,关注了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围绕行政事业性资产配置管理、资产使用效益等,关注了21个部门(单位)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对3个区(市)、1个部门开展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山水林保护和生态修复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土壤修复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等。
从审计情况看,各区(市)、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打头阵、当先锋”,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有关决议,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扎实做好稳增长、提质效、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青岛市稳的基础不断巩固,进的动能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积极实施市级两批88项稳增长政策举措;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52.14亿元用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发行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全市公益性项目建设等;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8%,落实财政就业补助资金,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将基层“三保”摆在财政工作的最优先位置,健全和落实分级责任体系,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出台10个方面45项具体措施,贯彻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
同时,审计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风险。比如,市级财政管理方面,预算管理和资金统筹存在薄弱环节,预算绩效管理水平需持续提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需强化。部门预算执行方面,有的部门编制预算不完整,有的政府采购项目未按规定公开招标,有的超进度支付款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方面,有的改革任务落实不到位,有的政策未达预期效果。重点民生资金方面,有的管控不严,有的补贴资金兑付不及时,有的超范围使用资金。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有的项目资金、土地、外部配套设施等要素保障不到位,有的建成后闲置、运营绩效不佳。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有的市属企业投资管控不到位,有的部门数字化资产管理有短板,有的区(市)资源环境相关资金征收有漏洞等。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机关加强综合分析研判,从推进改革、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高效益角度深入研究,提出4个方面审计建议:第一,强化政策协同配合,做好重点领域任务保障;第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健全完善现代预算制度;第三,提升民生项目保障能力,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第四,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
审计整改是有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重要一环。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青岛市政府召开全市审计整改工作部署会议,要求充分认识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严格做好督促检查,压紧压实各方责任,以钉钉子精神确保问题改彻底、改到位,扎实做好审计“下半篇文章”。
青岛市审计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审计整改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构建完善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审计整改总体格局,压实整改责任,持续提升整改质效。去年审计发现的已到整改期限的问题,220个已整改到位,整改问题金额55.16亿元,制定完善制度74项,追责问责39人。今年审计发现的问题,市审计局已依法依规作出处理,有关区(市)、部门(单位)正在积极整改。针对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市审计局共向市委市政府呈报审计报告47篇,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作出批示59次,有力推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审计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已移交有关部门进一步查处。
下一步,青岛市审计局将紧紧围绕青岛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立足经济监督定位,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更加科学规范开展审计工作。同时,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持续加大跟踪督促力度,多措并举推动审计发现问题切实整改到位,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国基层党建网记者:
审计整改是有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重要一环。请问,如何督促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到位的?
青岛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管卫东:
扎实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维护审计监督权威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提升监督效能、更好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今年以来,青岛市审计局进一步加大审计整改督促力度,压实被审计单位整改责任,推动标本兼治,以高质量审计整改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跟踪督促,扎实有力推动问题整改到位。充分运用审计整改信息系统,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全覆盖”“全流程”“全周期”线上管控,在精准划定立行立改、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问题整改类型的基础上,分类明确整改要求、整改时限。审计机关施行4层级督导审核验收,对未整改到位问题定期推送督办任务,对已整改问题验收销号。适时组织开展整改情况回头看,列出整改工作机制建立执行情况、整改责任落实情况、问题整改情况等4大类13项检查内容,明确“见人、见账、见物”的检查标准,综合采取核实资料、现场检查、整改谈话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整改检查,部分重点项目、重要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现场核实,杜绝“材料整改”“数字整改”情况,严肃查处推诿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等问题,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对民生等重点领域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专项跟踪检查,涉及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全面核实整改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确保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到位。
二是抓贯通协同,多措并举形成监督合力。打好审计整改“组合拳”,既需要被审计单位真抓实改,也需要主管部门督促指导。审计机关持续深化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协作配合,在合力推动问题整改到位的同时,举一反三,推动形成长效机制,抓好行业领域共性问题的整改,实现“整改一个问题、避免一类问题,规范一个领域”的良好效果。同时,审计机关持续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部门等的贯通协作,建立健全协同配合、成果共享工作机制,形成更好整改合力。对市级预算执行审计涉及民生的问题,我们将与市人大预算工委联合开展现场督查,推动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三是抓常治长效,靶向发力促进源头治理。坚持“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工作要求,将“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对屡审屡犯、屡改屡犯的问题形成问题分析清单,深入研究问题背后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和制度性漏洞,推动建立健全长效制度机制,重点完善风险防控、流程管控等关键环节的长效机制建立,从制度层面杜绝同类问题重复发生。强化审计整改结果运用,将审计整改情况作为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压紧压实各方面的整改责任,推动切实把审计监督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来源: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编辑:李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