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臧秀娟)2025年10月12日,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在广西桂林开幕。
新材料是科技革命的先导、产业变革的基石,更是大国竞争的战略领域和关键手段。广西区位优势突出,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总书记亲自赋予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三大定位”新使命。
据悉,今年1—8月,广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增速排全国第九位,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2%,规上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0.9%,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提质。
本次大会核心议题聚焦“十五五”国家重大需求,重点突破“卡脖子”材料和前沿必争领域,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法人、常务副理事长谢建新教授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元元、徐南平、谢建新、张平祥、潘复生、王玉忠、蒙大桥、彭寿、叶志镇,桂林市委书记李楚、市长卢新华、市委副书记罗试坚,自治区科协副主席王鸿鹄、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李克纯、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贤海华出席会议。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元元发布“加快关键战略材料重大突破 全方位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大会报告。
李元元在致辞中表示,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作为我国新材料领域的重要品牌大会,承载着推动中国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当前,我国新材料发展面临三大任务,分别是加快以产业为引领的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材料”建设和加快“中制”新材料标准体系建设。中国新材料发展进程和材料科技革命的时代赋予了我们重大历史机遇,中国材料科技工作者将勇担使命,顽强拼搏,奋力推进我国新材料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贤海华在致辞中讲,广西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实施工业强桂战略、建设制造强区,高质量编制好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十五五”规划,立足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特色的资源优势,聚焦国家所需、广西所能、东盟所盼,奋力做好强产业文章,建设我国面向东盟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贤海华表示,第六届全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在桂林召开,将为全国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桂林市科技资源丰富、人才荟萃、创新氛围浓厚,拥有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家,自治区党委、政府已经明确支持桂林市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发展新材料产业的前景广阔。工信部门也会一如既往支持桂林市。
图|与会领导和嘉宾参观了全国部分重点新材料企业产品和装备、桂林新材料产品馆、桂林市新材料企业和产业供需信息、“科创桂林”成果展示。
桂林市委书记李楚表示,桂林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产业基础扎实,科教资源丰富,创新禀赋优越,连续两年入围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近年来,桂林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高质量“科创桂林”建设为牵引,大力推进产业振兴,尤其是把新材料产业作为建设区域性科创中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初步形成以滑石材料、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为特色的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本届大会在桂林举办,为产学研各界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机会,必将为桂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热切期盼中国材料研究会将桂林作为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产业示范应用的重要基地,加强与驻桂林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与我们携手共建高质量“科创桂林”。
图|第六届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项目签约仪式现场 臧秀娟摄
大会期间,由桂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上海炬升锂科新能源有限公司、深圳市昂佳科技有限公司等共7家新材料相关企业与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桂林市临桂高新区管委会等桂林市相关部门单位进行了大会的项目签约仪式。
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作为行业内重要的交流平台,汇聚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对促进新材料领域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苏州实验室,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南平在大会报告题目《以材料创新突破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提出了“面向应用过程的膜材料设计与制备”的学术思想,实现我国陶瓷膜技术的产业化。他指出,过去历次工业革命都与材料息息相关,新材料作为中国新兴产业之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总产值超8万亿元人民币。新材料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洪流中,我们必须把握好产业变革的方向,从中凝练出材料研究的突破口,拥抱人工智能,以材料的创新突破引发产业变革。
据了解,本次大会共设39个分会、分论坛,涉及关键基础材料、关键能源材料、关键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衣食住行材料、环境工程材料和安全工程材料七大类,同期还将举行第26届中国国际新材料博览会。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全国材料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高校代表等约1900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