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景洪市持续深化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以组织联建、边关连守、发展联促为核心抓手,成功探索出“组织强边、合力固边、发展兴边”的边疆治理新路径,为筑牢祖国西南安全屏障、推动边疆长治久安与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织密联动网络,夯实组织根基。构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贯通的党组织联动共建体系,由景洪边境管理大队与市委组织部牵头结对,推动边境派出所党支部与驻地乡镇、村(社区)党组织全面联建,形成层级清晰、责任共担的强边固防组织网络。深化“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3名边境派出所主要领导进入乡镇领导班子,2名乡镇党委书记兼任编外政治教导员,29名党员民警兼任抵边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有效提升边境治理的决策协同力与基层统筹力。同时,推进阵地资源共享,在2个便民大厅常态设置派出所服务窗口,在33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流动便民窗口并派驻民警定期服务,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通过系列举措,成功构建“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高效”的警地融合新格局,为合力强边固防筑牢组织根基。
深化联防联控,完善治理体系。全面推行“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防联控机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边境治理体系。持续巩固勐龙“四强”示范党支部、景哈澜疆红帆党建联建品牌成果,深化“党员+N”网格化治理模式,整合多方力量建成“三抵联建”党群活动中心等前沿阵地。常态化开展联合巡逻、法治宣传、矛盾调解与外籍人员管控工作,组建“女子护村队”“戍边铁卫巡防队”“澜疆红帆先锋队”等群防群治队伍,年均开展联勤联动800余次,排查整治边境隐患漏洞200余个,辖区治安、刑事案件发案率实现“双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稳定在98%以上。此外,依托“天网+雪亮+慧眼”工程,推动跨区域数据融合共享,健全情报互通、集中会商机制,2025年以来累计召开党政军警民联席会84次,进一步深化“党政军警民联防、打防控一体”的边境治理格局。
推动兴边富民,激活内生动力。充分发挥警地党组织在政策、项目、技术上的优势,探索“机关帮基层”“一村一方案”“一户一策”帮扶模式,统筹整合各类资源,推动信息、文化、产业等扶贫项目向抵边村寨倾斜,盘活村级闲置资源。围绕边境游、民宿体验游、爱国巡边游等方向,打造“曼么—曼贺缓蝴蝶谷漂流港”等增收案例,并鼓励优秀青年边民应聘边境管理专职辅警、专职联防员等岗位,实现帮扶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联合组建“爱国守法服务队”“双语宣传小分队”等22支队伍,累计2210人次参与结对村“洁美家庭”“流动红旗”评比等活动;依托“光明课堂”“新风讲堂”开展技能文化培训120余场,进一步增强各民族群众爱党爱国、守边护边、团结互助意识,为边疆安全稳定与繁荣发展筑起“铜墙铁壁”。
展望未来,景洪市以党建为引领、以联动为纽带、以发展为目标的边疆治理实践,正持续释放“组织强、边关固、百姓富”的聚合效应。从织密组织网络夯实根基,到深化联防联控守护安宁,再到推动兴边富民激活动能,每一项举措都紧扣边疆治理的核心需求,每一次创新都凝聚着党政军警民的同心合力。未来,景洪市将继续锚定“筑牢西南安全屏障、推动边疆长治久安”的目标,不断优化强边固防机制、拓展兴边富民路径,让边疆的稳定根基更牢固、发展活力更充沛、各族群众的幸福感更真切,在祖国西南边疆书写出“边稳定、业兴旺、民幸福”的崭新篇章。(云南省景洪市委组织部 赵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