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扎日来临,是吴王敏最忙碌的一天:五保户阿提罕大妈家里的菜该吃完了,记得去巴扎买些送去;单人户麦麦提·莫丁的腿伤今天该换药了,要开车带他去乡卫生院;排碱渠边上要安排几个劝导员做好来往人群的安全提醒;村里的寄宿孩子们下午要返校,提前安排好送学的车……《民生十件实事》的小本本里密密麻麻记录各村委会和农户家中的大事小情。驻村任工作队长以来,吴王敏俨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今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古勒鲁克乡各驻村工作队聚焦“四项基本”任务,年初便确定10件民生实事作为聚民心考卷,通过党建引领筑堡垒、引经聚点促增收、民生服务聚民心、后方单位添动力等系列措施,把民生承诺变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答好民生考卷。
党建引领筑堡垒,民生推进把“方向”。各驻村工作队将党支部建在民生实事推进一线,推行“党员包联+群众议事”机制。通过田间座谈、走访入户,体民情、查民意,广泛征集群众困难诉求,全乡24个驻村工作队共承诺民生实事242件,涉及生态改善、田间灌溉、交通出行、产业发展、技能提升、就业创业、扶老助残、文化浸润等方方面面。将此作为建强党组织、强村富民、提升治理能力、为民办事的突破点和落脚点,实行党组织引领、党员跟办包联、群众公示共议,确保各件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古勒鲁克乡地处柯坪山大风口,面对肆虐的风沙,工作队与村委会将“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放到了植树现场,一面面飘红的党旗、一个个身着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化作戈壁上那抹红色信仰,带领村民在公路旁筑起了一条长14公里70万株的“新梅+沙枣+红柳+胡杨”生态屏障,创造了“堡垒筑长城、党员带群众”的生态治理奇迹。“这个防护林建在了我们的心坎上,现在风沙明显小了很多,公路得到保护,我们的庄稼地收成也逐年看好”。村民们感慨地说。

植树护绿,保障生态环境

一代代古勒鲁克人的努力,让绿树成片、生态优美
引经聚点促增收,产业发展“有路径”。围绕“培育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实事目标,各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充分调研、广收民意、科学布局,围绕县“五大支柱”产业,精心谋划、广开门路,走出了一条条适宜当地、增收致富的发展路子。县体委业余体育学校驻克孜力库木村工作队调研时发现该村家家养牛羊,但规模小且分散,模式单一且质效低,工作队引入畜牧技术专家,指导党员致富能手领办养殖专业合作社,并经常深入实地望询,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如今该合作社每年交村委会及股民分红7万元,该村先后56名农户加入养殖行列,户均增收4000元,合作社还为养殖户提供集中育肥、疫病防治等“一站式”服务。阿亚克古勒鲁克村村民比尕吉·木斯塔怕一心想发展畜牧养殖,但苦于无场地、没资金,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多次走访他家,综合分析其技能培训情况、自身意愿和特长等,最终选择了骆驼养殖之路,不仅为他解决了养殖场地,帮他申请了助农贷款,还请来畜牧专家手把手指导,今年他家的骆驼已经发展到了28峰,今年养殖收入预计突破10万元,他笑着说:“工作队帮我找对了路子,致富更有信心!”。欧吐拉拜什塔木村工作队,依托县奥都糖厂,引导村民种植甜菜450亩,请来农技人员指导田间管理,如今甜菜长势喜人;巴什古勒鲁克村工作队积极对接电商平台,开设“乡村直播间”,带动全乡110名自媒体爱好者通过培训成为“带货主播”,帮助伽师瓜、伽师新梅拓宽销售渠道。今年全乡种植伽师瓜3.9万亩,产量达9.7万吨,带动人均收入1.4万元。

新建的牛舍托起农户们致富的梦想
民生服务聚民心,群众生活“有温度”。各驻村工作队始终把群众“急难愁盼”放在心头,以“办实事、解民忧”为出发点,从衣食住行的小事入手,让惠民政策落地生根。聚焦“一老一小”照护、鳏寡孤独生活、突发情况应急等民生实事,工作队推出“暖心服务”,英买里村村民如则·麦麦提的爱人身患重病,每月定期去医院治疗期间,年幼的孩子无人照看,工作队得知后将他的两个孩子接到工作队,安排吃住、辅导学习,让如则一家安心又暖心;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和残障困难家庭,驻村工作队会联合村“两委”定期开展送温暖活动,

村干部利用红领巾小课堂组织假期的孩子学知识
帮助打理农活家务、送去生活物资和关怀问候;3月期间,古勒鲁克乡遭受强沙尘天气,刚刚建起的双膜瓜和蔬菜拱棚被大风刮的东倒西歪,各驻村工作队冒着沙尘逐户查看,帮助村民维修扣棚;塔然其村民左热古丽深夜突发重病,驻村工作队立即派车将其送去医院,队员们还捐出钱物去医院探望,帮她料理家务……像这样的暖心服务不胜枚举,“工作队就像家人一样,帮我们修房子、带娃娃,啥困难都帮着解决!”村民海日古丽·麦麦提感动地说。同时,结合村情实际,开设红领巾小课堂、爱心妈妈团帮助照护暑期的孩子;组织技能培训,帮助村民提升就业能力,拓宽增收渠道;利用微信群及时发布天气情况、安全隐患早提示、农事信息早知道等。一件件民生实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温暖与关爱,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驻村工作队长周华庆将助行器送到残疾孩子家中
后方单位添动力,发挥优势“有支撑”。工作队积极联动派出单位,搭建“后方单位+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帮扶桥梁,为10件实事争取资源、破解瓶颈。县水利局在古勒鲁克乡派驻6支工作队,局领导多次探访工作队了解到:水利设施改善是村民们急盼的问题,便从项目申请、资金投入、工程建设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2025年,一条长9公里的砼板输水渠在英巴格村修建完成,配套渠系建筑物35座,总投资800万元,惠及7200亩灌溉面积。除此之外,水利局还对全乡的水利设施进行摸排,实施支斗渠防渗改扩建共15公里,解决200余名当地农民工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创收。此外,还实施抗旱机井维修、排渠清淤疏浚、过水涵洞安装、自来水设施更换维修等,民生“十件事”的涉水问题目前已全部得到解决。针对农业技能培训需求,县农业农村局作为驻村后方单位,主动靠前、拓展服务。组织农、林、畜等各方专家技术人员驻村、下沉或分片受聘,开展种植技术、农机驾驶维修、病虫害防治、科学养殖等培训3期21场次,培训村民2400人次。县歌舞剧团派出文艺队在各村巡回演出,还义务帮助农民文艺演出队编排节目,大力培养农民文艺骨干。喀什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村工作队在春耕时节深入农资市场开展质量安全义务宣传,组织村民分批次前往喀什博物馆、喀什古城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修建一新的输水渠
如今,古勒鲁克乡各驻村工作队年初确定的242件民生实事中,163件已完成,其余79件正在高效推进中。从防渗渠里流淌的清水,到伽师瓜产业的蓬勃发展,从文艺演出队精彩的文化盛宴,到老人孩子脸上幸福的笑容,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是各驻村工作队用真心、爱心、细心和暖心为百姓交出的一份民生答卷,不仅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更让发展合力在帮扶中汇聚,让感情在互动中升温,让民心在服务中凝聚,为古勒鲁克乡的高质量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古勒鲁克乡驻村工作队 张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