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江苏讯(通讯员 杨少玉 陈鑫)电网转型升级的浪潮中,青年力量正成为守护供电生命线的中坚。国网南通供电公司海安公司营配运维三班,以标杆班组建设为引领,创新构建 “平台筑基、实战淬炼、协同共建”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让一群年轻电力人在实训室里练硬功、在线路之上淬真金,用青春与实干锻造出一支技术过硬、勇于担当、善于创新的一线尖兵队伍,为区域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注入蓬勃动能。
升级练兵场 让成长有 “依” 可托
“以前培训器材有限,很多操作只能纸上谈兵;现在实训室里专用工具一应俱全,我们能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上岗时心里特别踏实。” 青年员工纪棋彬的话语里,满是对班组培训平台的认可。这位在省公司应急救援技能练兵比武中斩获个人第一的年轻人,正是班组培训体系的直接受益者。

为破解青年员工实操经验不足、技能衔接不畅的难题,营配运维三班精准对接业务发展需求,对南郊配电运检实训室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电缆终端头制作专用成套工具等一批先进器材的添置,让 “常态练、精准练” 有了坚实硬件支撑。班组更全面梳理核心业务能力要求,量身定制能力培养需求清单,倒闸操作、无人机巡视等专项培训有序开展,既贴合实际工作痛点,又激发了青年员工的学习热情。
在这样的培养氛围中,青年员工徐浩哲凭借突出表现入选配电运检专业菁英班。“班组给我们搭建了成长的阶梯,每一次培训都是向‘能干会管’迈出的一步。” 徐浩哲的成长,正是三班人才培养成效的生动缩影。
实战磨利刃 让担当有 “迹” 可循
10 千伏曹园线,是服务区域内重要用户的电力 “主动脉”。因投运年限长、设备老化及外部环境影响,线路多次故障跳闸,成为困扰班组的 “硬骨头”。面对难题,三班果断组建以 90 后为主体的青年攻坚队,让敢想敢干、善于学习的青年员工站上攻坚一线。

“从缺陷诊断到方案编制,再到新技术应用,全程参与让我的实战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回顾历时两个月的曹园线综合检修战役,徐浩哲至今记忆犹新。为让青年员工快速成长,班组激活 “传帮带” 机制,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全程跟班指导。在老师傅的带领下,青年员工们首次独立完成整线网架结构深度分析,运用大数据思维精准锁定鸟害频发、绝缘老化等核心问题,为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真刀真枪的实战中,青年员工不仅练就了过硬技能,更培养了系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身上的闯劲和对新技术的敏感,正是破解电网运维难题的关键。” 海安公司供电服务中心负责人缪长钦的评价,道出了青年力量的价值。最终,曹园线的故障顽疾被成功攻克,而这支青年队伍也在攻坚中真正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协同聚合力 让创新有 “路” 可走
“与一班结对共建后,每次技术交流都能碰撞出新思路,复杂问题也变得容易破解了。” 在 11 月 6 日的联合技术攻关讨论会上,青年技术骨干陶冶的分享,道出了跨班组协作的魅力。为打破组织壁垒,培育开放共享的班组文化,营配运维三班与营配运维一班开展深度结对共建,建立定期技术交流机制,围绕设备运维难点、复杂故障处置等痛点联合攻关。

针对配网故障精准研判这一技术瓶颈,两班组建的攻关小组深入分析历史故障数据,融合多源信息智能分析技术,共同打磨出《配网故障秒级定位智能助手》初步建设方案。该方案一旦落地,将大幅压缩故障定位时间,为提升供电可靠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跨班组协作不仅促进了技术创新,更让青年员工吸收不同班组的优秀经验,业务能力变得更全面。” 班长崔小龙说。

如今的营配运维三班,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今年以来,纪棋彬、徐浩哲等多名青年员工在各类技能竞赛和创新活动中崭露头角,用优异成绩诠释了标杆班组的育人成效。
从实训室里的反复打磨,到线路上的日夜坚守,再到协作中的智慧碰撞,海安公司营配运维三班用一套科学完善的培养体系,让青春力量在电网建设中绽放光彩。下阶段,班组将继续聚焦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让更多青年尖兵在守护光明的道路上勇毅前行,为公司与电网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实干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