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云南景洪市紧扣“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总要求,构建“全领域谋划、全周期培养、全方位审查”工作体系,通过精准“选苗”、精心“育苗”、全力“壮苗”,推动发展党员工作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优化”,实现数量与质量齐升、组织吸纳与思想认同统一、程序严谨与长效机制协同,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全领域谋划,以“一个导向”调优结构。景洪市坚持以优化结构、发挥作用为鲜明导向。精准制定计划:结合党员队伍年龄、行业、学历等结构短板,制定年度指导性计划,重点向青年、产业工人、抵边一线及“两新”领域倾斜。目前,35岁及以下新发展党员占比63.58%,抵边一线占比21.96%,“两新”领域新发展党员比例较去年提升8.8个百分点,重点群体与薄弱领域占比持续提高。实施“三大行动”:推进农民工党员攻坚、抵边村(居)“育苗”、新兴领域党员发展三大行动。建立优秀农民工信息库跟踪培养,为抵边村(居)单列发展指标并预警提醒,摸清新兴领域力量储备并调度监测。三大行动领域新发展党员占比达57.8%,同时妇女、少数民族党员占比分别达40.75%、58.09%,队伍结构更均衡。强化作用发挥:以实践为培养课堂,建立“党员结对帮带”机制,组织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结对,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压担赋能。市委组织部部领导分片联系20个基层党(工)委,常态化指导纠偏;严格落实责任清单,年内举办党员培训、党务培训及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85期,覆盖2.6万余人次,实现业务能力与政治素养双提升。
全周期培养,以“一套标准”提升质效。景洪市将质量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生命线,构建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预备党员转正的全周期培养链条,以标准化、精细化保障质效。规范全流程材料:依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及《发展党员实用手册》,结合实操需求梳理流程说明与材料模板,确保5个阶段25个步骤操作规范、程序严谨、手续完备。精细纪实管理:实行“一人一档”全程纪实,通过储备调度、培养教育、定期考察、预审联审、编号管理、档案检查及平台录入,动态跟踪各环节进展,及时破解难点堵点,畅通发展党员“源头活水”。严格档案审核:常态化开展年度档案集中检查,组织全市党务工作者,全面核查转正及新发展党员档案,在实践中互学互进、提升本领。聚焦“带病入党”、程序违规等4类问题重点排查,形成“一人一表”问题清单,同步梳理共性问题与易错环节,推动问题立行立改,确保档案规范合规。
全方位审查,以“一把标尺”保证质量。景洪市始终将政治标准贯穿发展党员全过程,统一审查尺度、强化联合把关,坚决防止“带病入党”。突出政治审查:建立市委组织部牵头,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协同的政审联审机制,依托业务平台审查发展对象政治历史、宗教信仰、违纪违法等情况,精准开展“政治体检”。2025年已联审发展对象457名。做实日常考察:将政治考察融入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确定等各环节。通过谈心谈话、列席组织生活、参与集体活动、听取群众意见等方式,近距离识别政治素质。2025年新接收发展对象201名,累计教育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1900余名。健全审查机制: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落实“基层党组织政审、党(工)委预审、市级执纪执法部门联审”三级审查制度,累计审查800余人,通过实地走访、发函核查层层把关,确保“政治标尺”不松动。
景洪市将持续深化发展党员“全领域、全周期、全方位”工作体系,聚焦结构优化再发力、紧扣质量提升再深耕、围绕作用发挥再突破,以更严标准、更实举措、更优机制建强党员队伍,为推动景洪高质量发展、筑牢边疆党建屏障注入更强劲的红色动能。(中共景洪市委组织部 黎太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