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象明乡立足彝族乡地域特点与治理实际,以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为指引,紧扣“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核心目标,系统推进综治中心一体化建设,构建起“资源整合、流程闭环、智慧赋能、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群众化解矛盾“最多跑一地”、办理事务“只进一扇门”。
规范化布局:筑牢一体化建设硬件根基
象明乡严格遵循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要求,以“便利群众、实用高效”为原则,完成场所设置与功能升级。挂牌“象明彝族乡综治中心”,明确在乡党委领导下,由乡平安法治办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整合多方资源,创新“线上常驻”模式,推动司法、信访、民政等多部门集中调解,派出所、综合执法等多单位联合执法,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一门统办”。同时联合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培育30余名“法律明白人”,确保每个行政村都有工作人员提供相应法律服务,形成多元参与的治理合力。

闭环化运行:构建全链条治理工作体系
依托平安版纳一体化平台,实现矛盾纠纷从受理到办结的全链条闭环管理。第一步统一受理,通过线下窗口、解纷码、网格员排查等多渠道,“一站式”全量接收群众诉求,实行“一案一码”管理,每起纠纷有专门的识别编码,实现全流程轨迹可查询、可追溯;第二步风险研判,由乡平安法治办对复杂诉求进行风险评估,精准识别隐患等级;第三步分类流转,以派单模式将诉求分流至对应部门,明确办理责任与时限;第四步跟踪督办,对照法定时限设置工作节点,对重点事项专项催办,确保“导得出、接得住、办得好”;第五步调解纠纷,对受理事项启动“三三制”工作制度,遵循村级调委会及时调解、乡级调委会充分调解、县级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重点调解的原则,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诉前;第六步案结归档,办理完毕后及时向群众反馈结果,同步开展教育疏导与满意度回访,实现“事了人和”。该流程共排查上报837起矛盾纠纷,成功化解825件,调处成功率达98.56%。

智慧化赋能:激活长效治理内生动力
象明乡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推动综治中心从“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转变。利用平安版纳APP搭建乡、村、网格三级联网的智慧调度平台,实现数据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将网格管理、网格服务、矛盾纠纷、案事件、帮扶管理、三类案件、督导工作等平台汇集于此,“多口受理、一口派遣”,迅速响应。借助该平台,通过帮扶管理,对辖区内37名存在困难的重点人员实现精准帮扶,累计走访778次,有效改善其生活现状。网格员通过手机端上传矛盾纠纷、重点人员走访、流动人口排查等情况,实现“数据跑腿”替代“群众跑腿”,有效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象明乡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推动综治中心从“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转变。利用平安版纳APP搭建乡、村、网格三级联网的智慧调度平台,实现数据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将网格管理、网格服务、矛盾纠纷、案事件、帮扶管理、三类案件、督导工作等平台汇集于此,“多口受理、一口派遣”,迅速响应。借助该平台,通过帮扶管理,对辖区内37名存在困难的重点人员实现精准帮扶,累计走访778次,有效改善其生活现状。网格员通过手机端上传矛盾纠纷、重点人员走访、流动人口排查等情况,实现“数据跑腿”替代“群众跑腿”,有效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云南勐腊县象明彝族乡平安法治办 丁礼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