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我心最柔软的地方,我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我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我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是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
母亲老了。
缕缕白发已代替她那长长的青丝,条条皱纹已布满她那写满慈祥的脸颊,那双原本柔滑、闪耀着光泽的手,已经青筋突兀。
走过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受过了那么多的忧愁悲戚,母亲真的老了。她的脚步开始蹒跚,她的眼眸开始失去了青春的神采。
不变的,是她那一颗充满了母爱的心灵。
母亲嫁给我的父亲是续弦,那年她十九岁。从二十岁起,她生养了八个子女。为了子女有口饭吃,每天忙完了生产队的活,再接着干自己家的那一份——插秧、割稻、浇菜、养猪,一天能睡上三四小时已经很奢侈的事情了。之后,她又操持着八个孩子结婚、成家、生孩子、盖房子。而事实上,若以寻常标准衡量,母亲这一生绝非一个幸福的女人。从小,母亲就跟着她的外婆长大,她的母亲在她很小时去了南洋,丢下了她和哥哥、弟弟三人,那刚出生不久的妹妹也卖给了别人。她就这么长大了,嫁人了。而我的父亲一生勤劳做事,在外忙忙碌碌,是劳动模范,家里事大多让母亲担当。这样,母亲便以一个女人瘦弱矮小的身躯,独自担起了整个家庭的重负。其中的苦楚,母亲说已不敢去想了,想了之后觉都睡不着。现在,她又带大了十四个孙子孙女。
没读过一天书的母亲,不仅关心孩子们的生活,更在意他们的发展。她说从前受了多少苦,也要让八个儿女都读书,并且能读到什么程度就让读下去。现在,时代进步了,她总说孩子们应该要出国去读书,去见世面。
在颠簸的命运中,母亲没有怨愤,更没有诅咒。母亲用她的沉静、用她的含敛、用她的和谐,把生活中的艰难困苦一一化解。
母亲是感恩的。她一直告诉我们,没有政府的好政策,没有她的弟弟(我的舅舅)和街坊邻里的帮助,就没有我们李家的今天。
母亲是善良、纯朴、诚实的。这种品性融于平淡如水的生活琐事之中,以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抵御人世间的春寒秋冷,不断换取生命中的温暖和感动。她常说:“宁与千人好,不与一人仇。”“做人要老老实实,不讲大话、不偷懒、不干坏事”是她的至理名言。就是现在,她还常对我说,管厂要像管家一样,要把工人当成自己的子女。
母亲是柔和的。她早已把女性的刚烈内化在生命的本色之中,她对世界、对社会、对家庭、对丈夫和对子女的理解,只有一个字:爱。
母亲是坚强、柔韧的。是坚强伴着母亲从昨天的青春美丽变成今日的垂垂老妪,是柔韧使她熬到了今天。但母亲从不后悔,因为她在用她的坚强证明一个母亲的伟大的同时,也证明了女性的伟大。
古稀之年的母亲,脸庞虽粗糙、多皱,却透露出百般亲切。这是一张典型的饱经沧桑的女人的脸。母亲也常常说起我们小时候让她觉得可笑的事情,说这些的时候,她的神情总是极愉快,甚是幸福的。
常常地,我就会想起母亲,不禁流泪。矮小的母亲肩挑两百多斤的担子,颤颤巍巍地走在田埂上;我提着两只饿得奄奄的鸭子,哭着求人买下,只为给累得吐血的母亲买点药……母亲不就像山洞中流淌着的一条小溪吗?她清澈、明亮、柔静、富有生命力,却又是怎样跌跌撞撞地穿过了深邃的山谷,穿过了密集的丛林和荆棘啊!对于母亲来说,唯一让她觉得欣慰的,也许就是她终于将八个孩子抚育成人,并且都有各自的事业和成就。
我感激母亲,我爱她,并尊崇她。她就是我心中的那一盏灯。
我更感谢命运,它使母亲和我之间注定存在某种对生命而言至关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爱。
作者简介:
李扬辉: 广东省东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2003年获东莞市委宣传部授予“扶贫济困 助人为乐”先进个人
2005年获东莞市委组织部授予“十大农村党员创业标兵”
2007年获东莞市精神文明办授予“海纳百川 厚德务实”人物
2011年获中共东莞市企业工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2012年获东莞市精神文明办授予“东莞好人”
2012年获东莞市委组织部“党员之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