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曼勐养村也深陷集体经济发展困境。破局的关键,在于村党总支牢牢握紧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这把金钥匙。短短几年,成效惊人:202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突破500万元,实现近5倍跨越式增长,生动绘就“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的振兴画卷。
组织领路:强核心,绘蓝图
科学规划
从“有想法”到“有规划”。曼勐养村成立“振远农业专业合作社”,村党总支书记任理事长,党员、群众代表组成理(监)事会,实现村“两委”与合作社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拧成一股绳;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邀15名回乡干部献策,科学划分功能区,前瞻预留7.6万㎡产业用地,奠定发展空间;外聘“乡村CEO”,实行“基础薪+绩效+股权”现代化管理,内培返乡大学生技术骨干,设“乡贤智囊团”,强化技术市场支撑,组织技能培训赋能村民。
机制活水:盘资源,增效益
蓝莓基地
从“资源散”到“活水来”。针对集体经济薄弱问题,村党总支多措并举激活资源。整合移民后期扶持资金450万元建成嘎拱农贸市场,年增收25万元,成为村集体经济“压舱石”;采取“村党总支+移民村小组+专业合作社”联动模式,联合入股购置大米加工设备,打造“傣坝田园”、“水傣香”品牌,年盈利6万元;大力盘活闲置鱼塘、茶山等资源出租,年均增收20万元;党总支牵头整合流转土地3545亩,形成连片规模效应,成功吸引蔓莓果莓种植有限公司、科思达、黑革萝等果莓行业龙头企业入驻。
产业引擎:深合作,促共富
村民就近务工
从“跟着跑”到“主动干”。2022年底村党总支与龙头企业蔓莓公司达成突破性合作:村党总支出资成立的振远农业专业合作社占股60%成为企业中型种植户,独立运营90亩标准化蓝莓果园。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模式,果园收益15%-20%留存集体“造血”,同时保障村民通过务工、土地流转等多渠道受益;借势打响“勐遮蓝莓”品牌,研究秸秆制肥、农资批发,规划冻干莓果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引导3700余村民转型专业种植户或产业工人,年人均增收3.6万元。同时,积极吸纳周边村民务工,年用工达1.44万余人次,带动务工村民人均年增收约3万元。
村民采摘蓝莓
曼勐养村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核心引擎,通过坚强组织、科学机制、精准产业和紧密利益联结,成功蹚出一条边疆民族地区强村富民的可持续发展新路,打造了鲜活的乡村振兴“曼勐养样本”。(勐海县勐遮镇党建办 李建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