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云南勐海县格朗和乡南糯山的千年古茶树已沐浴在暖阳中。茶农们指尖翻飞,采撷的不仅是鲜叶,更是格朗和乡从“靠山吃山”到“依山致富”的崭新故事。
守护:生态底色夯实发展基础
格朗和乡绿美乡村风貌
绿水青山是格朗和乡的金字招牌。五支“茶山护绿先锋队”穿行于1.9万亩古茶园,为每一株古茶树建立专属“身份证”,让千年茶脉生生不息。当“火塘党课”的暖光映亮夜色,党员普法队伍将《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的种子播撒进乡亲心田。十三项基础设施提升工程落地开花,364户“美丽庭院”与1000户“雨林绿美家庭”如珍珠般点缀山乡,一抹绿意为乡村振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激活: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的绽放
“嘎汤帕节”游客与群众共享民族长街宴
文化是格朗和乡最醇厚的滋味。构建“节庆引流+非遗赋能+美食留客”的文旅融合体系。以“党支部搭台、群众唱戏”模式,打造“嘎汤帕节”“耶苦扎节”等全域节庆IP,同时全面推广“集市+赶摆”的策划模式,举办“山货烧烤节”“茶文化节”等特色文旅宣传活动10余场,2024年吸引游客超40万人次,创收2亿元。党员牵头的传习所里,哈尼绣娘飞针走线,竹艺匠人巧手生春,1.7万名传承者让非遗技艺焕发新生。二十个村集体因非遗产业年增收超400万元,而“茶叶宴”“哈尼宴”的浓香,更让全乡餐饮收益跃升30%——民族文化,真正成了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
雕琢:精品服务的点睛之
党组织领办企业模式引进的精品半山酒店
民宿文化是格朗和乡最深沉的底色。当党建力量注入全域旅游,格朗和乡便开启了一条“贩卖风景”的赛道。党员先锋队为旅游市场筑牢诚信堤坝,沪滇协作资金打造的茶园步道与休闲茶亭,让南糯山跻身AA级乡村旅游村。党组织领办企业有效盘活农村闲置房屋等沉睡资源,“匠庐”“南山隐”等30余家精品民宿集群,化农房为雅舍,变茶山为景区,同时,聚焦特色资源优势,特地打造推出的茶旅研学、山野徒步等体验项目,形成“白天采茶制艺、夜晚火塘欢歌”的全时体验链,2024年,这套全时体验链带动增收超300万元,同比增长32%,精品服务为乡村振兴发展“画龙点睛”。
从古茶树的守护者到非遗技艺的传承人,从绿美庭院的建设者到精品民宿的创业者,格朗和乡的每一步蜕变都镌刻着从“靠山吃山”到“依山致富”的智慧。
(勐海县委组织部 陈婧怡、勐海县格朗和乡 马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