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西定乡面临严峻挑战:全乡11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的仅3个,4个村依赖上级补贴维持运转,“资源零散难盘活、产业项目难落地、干部畏难不敢闯”等问题突出。短短两年间,西定乡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与系统化思维破局攻坚,至2024年实现历史性跨越——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15万元,村均收入达23万元,较2021年增长61万元,经营性收入占比超78.7%,彻底告别“输血依赖”,开启了从零散“单点开花”到全域“整乡跃升”的崭新一页。
系统谋划,构建全链条攻坚机制
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困局,必须打破传统“单兵作战”模式,建立协同高效的系统推进机制。党委领航,三级联动压实责任链。乡党委发挥“主心骨”作用,牵头构建“乡党委统筹—部门协同—村级落实”三级联动机制。成立由农林、财政、国土等骨干组成的“集体经济诊断团”,逐村“把脉问诊”,精准制定“一村一策”。村级发力,党群同心激活内驱力。全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运用“四议两公开”机制引导村民深度参与产业规划与决策。通过“保底收购”、“入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变“干部干、群众看”为“党群同心一起干”,如旧过村通过“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资源,规模化发展金银花种植,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方共赢的良性循环。
资源整合,激活全域发展要素池
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打破资源要素流动壁垒,为集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唤醒“沉睡资产”,变闲置为收益。开展全乡闲置土地、房屋、林地“地毯式清查”,通过出租、入股、流转等方式高效盘活。曼迈村2019年利用11亩闲置土地建设光伏项目,截至2024年累计收益高达218万元,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更精准反哺民生,为33户脱贫户及监测对象提供了稳定长效的收入保障。嫁接“外部活水”,强产业延链条。积极搭建平台,成功引入勐海云乐咖啡有限公司等3家龙头企业,因地制宜在曼来村、南弄村、旧过村等规模化发展热情果、咖啡、金银花、花椒等特色产业,构建“种、加、销”一体化链条,有效破解农户“不会种、不敢种、卖不掉”的困境。
产业筑基,打造特色多元增长极
立足资源禀赋,精准定位,推动产业特色化、融合化发展,筑牢集体经济根基。深耕“一村一品”,特色发展塑品牌。以“一村一品一示范”为引领,充分挖掘各村独特优势:章朗村依托千年古茶园,打造“古树茶+体验游”名片;曼来村规模化种植热情果1020亩;南弄村聚力发展咖啡种植;曼迈村坚果种植超120亩。通过举办“咖啡文化节”、“桑康节”等活动提升影响力,品牌赋能下特色农产品溢价超20%。发力“接二连三”,融合赋能增效益。抢抓古茶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机遇,章朗村整合仙人洞、虎跳峡等资源,引入专业公司开发观鸟、森林探险项目,2024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带动8家茶文化主题民宿年收益超80万元,全村茶叶销售额达1500万元,村集体增收10万元,实现“一片叶子”到“多元体验”的价值跃升。
育才提能,锻造乡村振兴主力军
将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内外兼修提升队伍实战能力。“头雁领航”强引领。坚持党管人才,创新聘用“乡村CEO”注入乡村产业发展活水,结合村“两委”换届,从致富能手、返乡军人、大学生中储备书记后备力量22名、“两委”干部后备80名。“挂联帮带”传薪火。建立乡党政班子成员、机关干部挂村帮带机制,选聘优秀村书记、农业专家与村级干部及后备人才结对,“手把手教学、面对面传经”。创新开设“田间课堂”8次,邀请5名专家现场指导,切实提升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实操能力。
从“达标”到“长效”的质变
发展模式从“零敲碎打”到“全域联动”。通过深入调研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升级,从传统“两业两小”成功转向“两叶花果、一林菌牛”特色体系,形成了产业多元、规模发展、联村带户的新格局。运行机制从“短期突破”到“长效稳健”。建立科学规范的“收益分配+滚动投入”机制(民生改善45%、扩大再生产30%、反哺村民20%、组织运转10%)。南弄村2024年首次分红1.5万元,标志着“投入-收益-再投入”的可持续发展闭环正式形成。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核心在党建引领系统谋划,关键在资源整合要素激活,路径在产业筑基特色发展,根基在人才锻造能力提升。通过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系统规划特色产业版图,创新多元利益联结机制,西定乡成功将集体经济发展成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共享”的获得感,激发出共建美好家园的磅礴内生动力。
(勐海县委组织部 陈婧怡 西定乡党建办 徐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