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云南讯(通讯员 周子圣、赵恒舟、付程升)近年来,云南勐海县勐满镇曼贺东村面对茶叶价格持续走低的困境,以“组织力、产业力、创新力”三力改革为总牵引,由村党组织牵头领办红茶厂,探索出一条“党建+产业+农户”的振兴新路。通过延伸产业链、强化科技赋能、拓宽增收渠道,实现了“产业链有延伸、农产品有创新、农作户有增收”的良好局面。现今,茶厂可日收购红茶原料鲜叶2吨,全年制作红茶120吨,年销售额达200万元。

(茶厂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的茶园)
党建领航聚合力,筑牢产业发展根基。茶厂实施“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工程,成立红茶产业联合党支部,30名党员骨干分片负责技术指导、原料收购和市场对接。创新“党员茶农先锋岗”机制,组织开展“茶园党课”50余场,培训茶农千余人次,同时引导茶农树立法治思维,规范古茶树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

(茶厂联合团委开展古茶树保护宣传活动)
建立“支部联建+大师帮带”机制,与台湾民间大师签订共建协议,引入先进管理团队4人,带来红茶制作工艺“摇青”等3项核心技术,推动传统茶叶加工转型升级。通过党组织牵头,有效破解了散户经营“小、散、弱”难题,形成“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抱团发展模式。

(党员志愿者正在茶厂帮忙加工生产)
三链融合提质效,激活产品市场活力。打破传统鲜叶外销的单一模式,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体系。在原料端,划定10300亩生态茶园为核心基地,实行“保护价+优质价”收购政策,鲜叶收购价较市场价高出15%-20%,年均为茶农多增收2万余元。

(半自动揉捻机)
在加工端,建成占地1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车间,投入400万元推进茶叶精深加工设备升级,配备萎凋槽、揉捻机、烘干机、发酵机等自动化设备,开发出“老品红”“晒红”“金丝”“古树红茶”系列产品4款。

在销售端,依托电商平台和边境贸易渠道,产品覆盖省内6个州市,并远销至缅甸、老挝,年外贸销售额达30万元,让边疆茶香飘向国际。
多元增收惠民生,共享发展红利成果。建立“土地流转+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的多元增收机制,让群众全方位参与产业发展。全村45户农户将500亩茶园托管给红茶厂,获得每亩每年15万元的稳定地租收入,70户茶农与工厂签订订单协议,年均户均增收1.67万元。

(群众在生态茶园从事管理工作)
茶厂常年吸纳本村及周边村寨20余名劳动力就业,其中脱贫户15人,人均月工资达6500元,实现“家门口就业、日结式增收”。2025年,曼贺东红茶厂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为村集体创收6万元,带动周边村寨100余户茶农稳定增收,创造劳务收入7.2万元,成为边疆民族地区产业振兴的鲜活样本。

(群众在茶厂操作半自动揉捻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