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勐腊县象明彝族乡的深山褶皱里,秧林村小组的茶园如绿浪铺展,与山间飘扬的党旗相映成趣。秧林村小组处于莽枝古茶山核心产区,莽枝古茶山被称为“六山之源”,而古时候,秧林便是六大古茶山茶树的育苗之处。在这里,千年茶文化与红色党建基因深度交融,以“党建引领、茶为核心、茶旅融合”为发展路径,让一片绿叶撑起乡村振兴的“致富伞”,让“红”映茶香的画卷在彝乡大地徐徐展开。



党建铸魂,筑牢产业发展“根与魂”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秧林村小组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产业发展的“定盘星”,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把分散的茶农拧成“发展一股绳”。
针对部分茶农技术薄弱、销路狭窄的困境,党员技术骨干组建“红色帮扶队”,深入茶园开展采茶、制茶技术培训,手把手传授生态种植技巧;党员致富带头人率先对接市场,搭建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让秧林茶叶走出深山、走向全国。如今,村党支部已成为引领茶产业发展的“主心骨”,党员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领头雁”,红色堡垒在茶香中愈发坚固。

三产融合,激活茶乡振兴“新动能”
以茶为基,一产筑基强本。秧林村小组依托象明彝族乡 “古六大茶山”莽枝古茶山核心产区的地理优势,坚守生态种植理念,对百年古茶树进行精细化管护, 保障茶叶的原生态品质。目前,全村茶园面积达13200亩,其中古茶园 1480 亩,年产干茶约39吨,小树茶约30吨,古树茶约9吨,生态茶成为村民的 “绿色银行”。
以茶为媒,二产提质增效。村党支部牵头引进茶叶深加工企业,建成标准化生产车间,开发红茶、绿茶、普洱茶等系列产品, 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同时,鼓励村民参与手工制茶,传承非遗制茶技艺,打造“秧林古树茶”特色品牌,通过统一包装、统一销售,让茶叶从“原叶出售”向“品牌化经营”转变,争取提升产品附加值。
以茶为韵,茶旅融合赋能。依托茶园生态风光和彝族文化特色,打造“党建+茶文化+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建成茶文化体验园、古树茶观光步道、彝族民俗体验馆等景点。预计推出 “采茶制茶体验、茶园研学旅行、茶山特色赶摆等旅游项目,让游客在品味茶香的同时,感受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实现“一片茶叶带活一个乡村”。


茶韵铸魂,绘就共同富裕 “新图景”
如今的秧林村小组,虽处于茶旅融合的打造阶段,却也也焕发了勃勃生机,在建设期间,村民帮助施工方运送砂石水泥道崎岖山路打造茶园观光步道;当地企业捐赠了红砖、砂石、水泥等用于村民打造自家“小三园”。目前,秧林小三园已建成12家,正在打造11家;陀螺场、民族特色餐厅正在建设中;种植了咖啡、果树等经济作物发展庭院经济;拆除整理村内的废弃房屋、闲置地块约3000平米,用于景观打造及绿美村庄,同时,修复了村内遗存的四口古井,并完成了古茶园的滴灌系统。这期间,随处可见正在忙碌建设家园的村民,秧林村小组正在悄然改变,共同绘画未来“新图景”。
茶乡儿女在党组织的带领下,以茶为媒、以红为魂,走出了一条 “党建引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 的乡村振兴之路。未来,秧林村小组将继续深耕茶文化、做强茶产业、做优茶旅游,让红色党旗在茶乡高高飘扬,让茶香飘得更远、振兴之路走得更宽,奋力谱写共同富裕的新篇章!(杨景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