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 “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党支部以以此为指引,探索形成 “六维联动” 工作法,推动宣传思想和统一战线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人民至上,构建服务型支部
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对于高校而言,人民的核心是广大师生。党支部精准对接师生需求,针对民族师生反映的校园文化活动场地问题,在校内打造集教、学、用于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空间用于学生活动。同时,开展宣传业务能力提升系列培训,为二级学院通讯员、学生记者提供新闻写作、视频拍摄等针对性指导,全年培训覆盖300余人次。此外,还组织党员参与暑期“三下乡”等志愿服务,为一线教师、离退休教师策划“我的川财故事”系列采访,在服务中践行“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自信自立,构建政治型支部
自信是党素有的精神气度,自立是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党支部始终把理论学习放在首位,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利用“东安大讲堂”“财院大讲堂”两大宣传阵地,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讲座,协助学院党委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印发教职工理论学习月刊,带动全校师生开展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学习,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同时,开展“政治三力”提升行动,建立48个校园意识形态风险观测点,建立防控台账逐项销号,引导党员保持政治清醒。
坚持守正创新,构建创新型支部
守正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党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标准化流程,依托省内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主题党日,组织党员赴江姐生平事迹陈列馆等场所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校园宣传阵地“三审三校”和“月巡查、季通报”制度。升级融媒体中心,结合学院文化IP特色,打造“小白菜看川财”系列作品,通过轻量化动画视频形式展现学校文化基因,创新“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形式,开展“川财青年党员说”岗位练兵,让年轻党员成为理论传播“生力军”。
坚持问题导向,构建攻坚型支部
党建与业务“两张皮”制约工作高质量发展。党支部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建立“党建+项目”攻坚机制,将理论宣讲、舆情处置、文化建设等重点任务分解为5个党建项目,由党员骨干牵头,项目完成度与党员评议挂钩。针对新媒体应用、宣传方式单一等问题,邀请行业专家开展融媒实战培训。同时,开展廉政风险点大排查,针对新闻审核、宣传经费使用等关键流程制定防控措施,对工作中的偏差及时提醒纠正,做到抓早抓小。
坚持系统观念,构建协同型支部
高校统战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内外资源。党支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党外代表人士信息库,动态掌握党外代表人士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开展“红石榴”民族一家亲系列活动,举办欢聚民族年、民族之花选拔赛、民族团结故事我来讲、普通话大赛等,共同谱写学院民族团结进步之歌。对原悦动广场进行设计改造,围绕“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主题思想进行空间布置,搭建具有民族特色的表演舞台及看台,满足师生文艺活动需求,营造“民族大团结”教育教学氛围。
坚持胸怀天下,构建开放型支部
立足高校“窗口”定位,不仅要讲好校内故事,更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党支部组织党员专题学习总书记关于教育、宣传、统战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党员把业务工作放在教育强国建设大局中谋划,积极拓展“展形象”的视野。全年在省级以上媒体刊发稿件200 余篇,提升学校美誉度。聚焦学校国际交流成果,推出国家公派出国教师系列报道,讲述我校教师为推动中外人文交流作出积极贡献。定期赴省内外兄弟高校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优化支部工作流程,为传播中国声音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