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动因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经历了脱贫攻坚洗礼的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再次进入了发展新纪元,但站在新的起点,乡村基层治理面临的新现象、新问题、新矛盾愈发凸显,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三大问题:一是利益诉求渠道“不通畅”。基层议事机制缺乏政策支持,议事平台停留在乡级层面,村级覆盖率仅19.8%。民情民意收集方式单一,“意见箱”多成为摆设,“民呼热线”“民呼我为”等现代化诉求工具利用率仅31.5%。二是协商主体参与“不积极”。全乡协商主体中,年轻群体从农村流入城市80%以上,剩余20%为老弱妇孺。据调查,外出群体中对家乡公共事务发展表示很关心占比19.2%,较为关心占比20.3%,不关心占比达60.5%,群众参与协商意识不够强,参与协商不积极甚至还存在不管不问,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三是协商成果转化“不高效”。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网络协商机制、议题确定不完善、程序机制不合理、反馈监督机制缺乏等原因,43%的群众表示协商没有发挥作用,36.3%的群众表示协商作用发挥小,20.7%的群众表示协商作用发挥好。
改革举措
(一)构建“一引双推”开启“新模式”。一是党建引领把方向。坚持党建引领,成立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常务副组长的协商专班,规范打造乡级“议事厅”1个,畅通“1+14+26”乡级议事协商三级网络(1个乡级议事厅、14个说理堂、村民议事厅,26个网格议事点),出台《“渝里乡商”基层议事协商工作办法》细化工作职责,将协商成果落实情况纳入个人年度考核赛马比拼。二是规范流程强落实。制定“选定协商议题—撰写协商方案—开展协商调研—围绕议题协商—落实协商成果—协商成果反馈—材料整理归档”七步议事协商流程图,建立“议题征集—调研沟通—协商讨论—决策执行—结果反馈”闭环机制,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三是搭建平台促参与。优化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一室一堂一群”议事服务载体,成立“毛幺爸工作室”1个,打造“村民说理堂”14个,建立“乡‘清’有话直说”微信群24个,通过视频会议、网络直播平台等方式畅通“乡‘清’说事”渠道,邀请清水儿女共议事项,共话发展。
(二)聚焦“三强三民”打造“新高地”。一是强网格包联“访民情”。充分用好“1+3+N”基层智治网格体系,探索建立“微网格+微议事”网格化协商模式,每个网格设置1名议事协商召集人细化“颗粒度”,主动精准发现矛盾诉求,及时召集协商会议,并将协商事件流转到“141”平台。截至目前,共流转办结基层民主协商事件70余件,实现“网格事、网格议、网格治”。二是强法律援助“解民惑”。以“协商+法治”为依托,建设集“矛盾化解、法制培训、协商议事、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清风长廊议事”亭1个,立足问题导向,对接“四议两公开”制度,开展“以法说事”活动25场次,解疑释惑38件次,营造以法为纲、以法为教、事断于法的浓厚说事议事氛围。三是强志愿服务“暖民心”。聚焦民需、民困、民盼,成立“家事微议”“邻事和议”“农事好议”议事协商志愿服务队15支,结合“爱心家庭探访服务”“悦心文体娱乐服务”“贴心心理疏导服务”服务项目,累计协商化解家庭矛盾30余件,前置性化解邻里矛盾23起,解决田间生产问题25个。
(三)落实“三好三促”转化“新成果”。一是架好“联动桥”促聚力。形成人大、政协协商一体联动格局,推动涉及通道整治、特色产业、医疗养老等29个协商议题转化为建议、提案。以乡带村有效辐射带动“协商议事室”“协商议事亭”等特色协商议事平台串成串、连成片,架起了乡—村—组三级议事协商“联动桥”。二是用好“监督链”促实效。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监督平台,制定协商成果督办清单和村级事务公示制度,多样化及时更新项目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聚焦乡情实际,构建“清廉网格员+村监委会+乡纪委”的三级联动监督体系,确保议定事项落地见效,议事协商办结率达96.8%。三是织好“评议网”促提升。建立议事协商事项反馈评价机制,创新“五步工作法”(村民现身评价—专业人士评判—议事组织决议—议事队伍调查回访—群众反馈评价),精选“评价员”28名,组织走访调研、评价反馈20场次,群众满意度达98.8%,回访满意度100%。
改革成效
(一)党建引领“力度”提升,有效提高乡村善治水平。以党建联建为纽带,形成“一张网”抓防控、“一盘棋”抓统筹、“一杆子”抓到底的工作格局。新增14个村民议事小组,组建“党员+志愿者+网格‘N’力量”议事多元主体125人,推动党组织“触角”从乡进一步下沉至小区、街巷、楼栋、院落。2023年清水土家族乡建兴村完成了“基层治理薄弱村”到“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华美嬗变,2024年清水土家族乡成功创建“渝里乡商”基层议事协商改革示范点。
(二)议事协商“言值”提升,有效激发乡村议事活力。通过“乡‘清’说事”协商议事机制,确定每月10日为“村民议事日”,吸引全村在家群众5000多名和外出人员3550人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发展决策、建设管理中来,分类分级开展村民表达意见、交流思想主题活动50次,收集公共事务意见、建议300余条,群众参与率达90%以上,村民参与议事协商的积极性大幅提高。
(三)为民服务“温度”提升,有效推动乡村民生改善。立足“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小事、办稳急事、办成难事,议事成果转化率达90%以上。落实低保、特困、因病临时救助696人394.015万元,安置公益性岗位132人,补助到户产业56户8.1万元、雨露计划87人13.05万元。民生实事实现“一窗综办,全渝通办,优先网办”,社保办件总数达到15000件以上,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参保率99%,创建就业帮扶车间1个,就业困难特殊群体稳定就业率100%,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供稿人:云阳县社会工作部 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 刘链 冉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