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滚动新闻

综合报道

云南景洪市万景社区:“3334”社企模式驱动候鸟式社区造血方程式

浏览:71520 次 发布时间:2025-09-30 21:28

近年来,景洪市嘎栋街道万景社区作为景洪市典型的“候鸟”旅居城市社区,面对基层治理资金不足、服务供给单一、资源整合乏力等困境,创新成立景洪市万景社区城市综合服务公司,探索“3334”运营模式,即:三驾马车牵引、三大维度破题、三项融合驱动、四维管控保障。通过这一模式,社区成功实现创收8.3万元,形成了“党建强基、社企造血、反哺治理、多元共融”的“候鸟”人群集聚社区治理品牌,先后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云南省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三驾马车牵引,夯实社企发展“主心骨”。党建引领把方向。社区构建“街道统筹—社区主抓—企业协同”三级联动管理体系,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由社区居委会全额持股,社区居委会主任兼任法人,从制度层面确保党的领导贯穿社企运营的全过程、各方面。市场运营激活力。坚持“错位补位”原则,制定社企章程,创新“社企主导+第三方运营”双轮驱动模式,吸纳4名“社区合伙人”及1名法律专业人才,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打造出便民药店、非遗体验站、“共享办公厅”等一系列特色服务场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租金+保底收益+经营分红+就业增收”的多元收益链,不仅推动社区服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实现运营规范化,更重要的是让收益能够反哺社区治理,形成良性循环。居民共治聚合力。为了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人,构建了社区党组织、居委会、董事会、居民代表大会“四核治理”架构。居民通过居民代表大会表决的方式行使股东权利,切实保障自身在社企发展和社区治理中的话语权。同时,依托居民意见箱、线上留言板、“书记工作室”等多元议事平台,动态收集居民意见建议27条,且办结率达到100%,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此外,社区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开发“万景e家”小程序及公众号,定期发布社区动态和便民服务信息,实现活动预约、房屋租赁、政策查询等1200余件事项“指尖办理”,精准对接居民需求,让居民感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大维度破题,激活社区治理“造血力”。资产转化增效益。社区积极探索资源盘活路径,构建“空间活化—服务增值—收益反哺”的闭环模式。通过盘活辖区内的闲置资源,成功储备旅居房源24套,并推出“旅居+康养+文化”多元业态,实现营收8万元。同时,建成“幸福食堂”,为居民提供普惠助餐、送餐服务,年均服务1.5万人次,切实解决了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的吃饭难题。不仅如此,社区还通过“村集体+社企+业态导入+专业运营”模式,孵化“特色助农创业街”项目,设置50个售货亭,预计年增收90万元,有效推动村企联动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网格治理增效能。构建“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将辖区划分14个社区网格,配备375名网格员,推行“1+3+N”微网实格治理机制,其中“1”指社区工作者,“3”包括社区民警、街道干部、物业管家,“N”则涵盖楼栋长、志愿者、流动党员、快递小哥、相关行管部门人员。在这一机制下,453名志愿者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积极解决占道经营、消防隐患等问题200余件,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更具效率。创收奖励增动力。建立税后净利润不超过10%的奖励机制,按照“多劳多得、贡献优先”原则,通过“需求收集—服务执行—监督优化”全流程考核职工绩效,激发团队内生动力的同时完善志愿服务“服务—积分—激励”兑换机制,打造“骑手驿站”“候鸟驿站”等服务场景,构建一刻钟服务圈,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三项融合驱动,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以文化促“三交”。依托“万景和谐家园”“文化微展厅”、廉洁文化广场等功能阵地,开展学民族语言、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知民族风俗、习民族文字“五民”文化活动,组建社区艺术团及7支特色志愿服务队,提供助老、义诊、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服务,促进各族群众文化认同。以旅游促“三交”。创新“党建+文旅”模式,开发红色研学、傣寨观光、非遗手作、“采菌子一日游”等6条美丽乡村游线路,吸引8批600余人次参与体验,推动各族群众情感共融,并同步创收0.3万元。以经济促“三交”。针对旅居群体“吃住行游购娱养”等需求,社区通过“村集体+社企+资源整合+社会资本注入”模式,成功引入云澜康养、缦city等康养项目,精心培育“艺术家第二居所”,为旅居人群提供优质生活空间。同时,打造“青创空间”创业平台,积极招引南药科艺、雨林拾遗、洁满家等企业入驻,推出“可带走的傣文化”系列民族产品。带动45名“候鸟”人才转型“旅创者”,实现了文化资源向发展资本的转化,还促进了就业与产业融合,为社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进一步巩固了民族团结的经济基础。

四维管控保障,把好资金使用“安全阀”。坚持制度先行。建立社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财务管理等制度,突出公益属性,明确企业利润70%以上用于反哺民生,设立独立账户并委托第三方机构记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管好社企“钱袋子”。坚持透明监督。通过街道、社区、居民三方联合监督,严格执行成本核算和财务公示制度,设立监督热线,畅通民意反馈渠道,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透明,保障居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坚持民生导向。制定社区“惠民微实事”项目实施办法,建立“征集—初议—票决—监督—评议”项目全周期管理机制,2025年票决实施5个项目,利用2万元收益完成“红歌广场”建设、移动舞台配置,用“小资金”撬动“大治理”,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坚持多元参与。探索“社区基金+社会捐赠+企业赞助”多元筹资模式,与保险机构合作推出“旅居保”产品,为社企发展注入新活力;深化共驻共建,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吸纳各方参与项目论证,推动社企创办真正惠民生、得民心。(云南景洪市嘎栋街道党工委  朱吉斌)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云南景洪市万景社区:“3334”社企模式驱动候鸟式社区造血方程式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