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甘肃讯(臧秀娟 通讯员 李玉秀)金城西北,黄河之畔,在被誉为“世界第一古梨园”的皋兰县什川古梨园,秋意正浓。民警操作无人机巡航,实时监测人流车流;“民警导游”穿梭于梨树之间,既守护平安,也讲述乡愁文脉;“梨韵调解室”内,驻所民警与律师、乡贤联手,正化解一起游客纠纷…… 这幅秋日里的平安画卷,正是皋兰县公安局深化改革、提升新质战斗力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兰州市皋兰县公安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公安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强省会”行动战略部署,聚焦市局党委“163”工作思路,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引擎,全面推动警务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平安基石。

“最强大脑”构建精准防控新体系
不久前,一起流窜盗窃案发生后,皋兰县公安局一体化实战平台立即启动“1+7+N”合成作战机制,指挥、侦查、大数据等多中心同步响应,5小时内完成从研判到抓捕的全流程处置。这一高效处置得益于县局合成作战指挥中心的实体化运行,该中心整合指挥、情报等多部门职能,配备8名专业骨干力量,实现上下贯通的联动处置机制。
“过去数据壁垒林立,如今实现‘一点发起、全网响应’。” 情指中心负责人表示,皋兰县公安局以 “最强大脑” 为核心,打通7大专业中心职能,配备协同岗位与赋能战队,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警务运行生态,实现指挥调度与情报研判同频联动。
在此基础上,皋兰公安整合各类视频监控资源,融合无人机、4G 执法仪等感知设备,构建 “空中+地面”立体防控网,并优化 “1、3、5” 分钟快反机制,动态部署 “车步摩机” 四维巡防单元。今年以来,全县刑事、治安警情实现 “双下降”,精准防控成效显著。

“交所合一”释放警务改革新动能
“以前办证要跑几十公里进城,现在派出所一个窗口全办妥。”在黑石派出所,刚办好驾驶证换证业务的村民李先生连连称赞。变化的背后,是皋兰公安推进“交所合一”机制改革的扎实步履,通过优化“交警+治安警”警力布局,实现警务服务效能升级。
“我们所推行的不是简单机构合并,而是要实现‘1+1>2’的化学反应。”黑石派出所所长介绍,该所以“治安+交通”“六个一体化”融合治理体系为核心,打破警种壁垒,推动职能聚合、业务互通,培养“全科警察”,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依托这一模式,周边村庄群众还能享受到上门办证、政策宣讲等便民服务,真正打通乡村服务“最后一公里”。
改革以来,黑石派出所已办理车驾管业务260余件,排查整改道路隐患18处,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35%。

“主动警务”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秋收时节,三川口社区两户居民因晾晒玉米发生争执。驻村辅警迅速上报,社区民警随即启动 “警格+网格” 双格联动机制,联合村干部、乡贤代表现场调解,成功化解纠纷。这一场景与什川派出所组建“民警+辅警+村治保员” 护果队、开展田间地头调解的“果园警务” 实践一脉相承,都是主动警务的生动体现。
这是皋兰公安践行 “主动警务” 的一个缩影。县局坚定 “派出所主防” 理念,深度融入 “田字型” 基层治理体系,推动警力下沉,实现 “一村一辅警” 全覆盖,同时设立警务室、推行“一企一警”,将风险排查与矛盾化解延伸至 “最后一米”。
在石洞镇,社区民警通过日常走访发现一小区物业纠纷苗头,立即启动 “四步调解法”,联动司法所、社区干部等综治力量提前介入,成功避免矛盾升级。今年以来,全县累计调解纠纷520起,化解率达99%,连续四年保持命案 “零发生”。

“过硬铁军” 激发队伍内生动力
训练场上,青年民警党学超正操控无人机精准穿障,赢得阵阵掌声。“现在当警察,既要会处置警情,还要懂科技应用。” 党学超说,他刚取得初级数据建模资格证书,如今正和同事们一起埋头研究新的数据模型。这种技能提升得益于县局对专业人才的系统培养,正如合成作战指挥中心选派骨干赴市局跟班学习的培养模式。
皋兰县公安局坚持 “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化“1+3”组训机制,开展“六大练兵”与科技专业培训,推动警队从 “尖兵突击”向“体系作战”转型。在加强专业能力的同时,严格落实纪律建设与爱警惠警措施,持续激发队伍内生动力与整体战力。
改革强基、数智赋能、人才固本。皋兰县公安局正以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为核心,通过深刻的机制变革、技术应用和能力升级,不断筑牢平安皋兰的铜墙铁壁,在主动融入和服务 “强省会” 行动、护航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供图:兰州市公安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