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社区天地

“老幼共托”为“一老一小”编织幸福

浏览:80286 次 发布时间:2025-05-12 10:48

本网四川达州讯(杜靖宇 观理 报道)达州市中小微企业商会与红旗路社区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了资源与服务的双向赋能,尤其在“一老一小”群体服务中成效显著。

“一老一小”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最见用心用情之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普惠养老服务”“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为更好解决“一老一小”照护难题,一些城市开始试点“老幼共托”一体化模式。所谓“老幼共托”,指的是养老设施与育幼设施在空间上紧邻设置,通过有组织的或自发性的代际交流活动,促进老幼群体之间的互利互惠。

2025年5月10日上午,达州市关工委和通川区关工委领导一行前来达州市中小微企业商会调研指导,市区关工委主任高度肯定商会工作,赞扬商会与社区的创新,资源换服务模式值得学习推广。本商会李涛会长对来自于全国基层党建网达州主任在达州基层党建调研的杜靖宇说道,我们着力探索“老幼共托”一体化模式。“‘一老’群体存在养老服务资源错配等问题,‘一小’群面临托育服务短缺等困境,探索‘老幼共托’一体化模式,是一种新思路,有助于优化整合社区各类闲置资源,为‘一老一小’提供多样服务。如:为长者提供颐养、生活、健康、智慧四大养老服务品类,提供健康讲座,健身操的课程活动,并配备阅读中心、多功能活动厅、老年健身房、长者饭堂、助浴室、中医理疗室等区域;普惠性托育为0岁至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托育等服务。设立专门的儿童活动空间,玩积木、读绘本,还能吃饭、睡觉等。不断策划老幼融合活动,通过开设老幼亲子课堂等,让‘一老一小’其乐融融。

还要对老年人主要提供日间照料、健康管理、公益助餐、休闲娱乐等服务,针对儿童主要提供托育托管、课后辅导、兴趣培养、安全教育等服务,解决了附近老年人便捷就餐和周边职工子女放学后无人看管及作业辅导等难题。随着商会联合企业专业资源,让社区居民都期待提供更多高质量、一站式服务。“比如,老人希望组织更多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而小朋友的父母则希望可以联合学校、教育机构等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拓宽孩子的视野和知识面。为此,我们商会积极联合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社会组织服务,并由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招录优秀大学毕业生作为特聘教师,鼓励退休医生、护士、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发挥其专业特长,积极从事老年公益和儿童健康管理、作业辅导、照护服务等‘一老一小’服务工作。

我们探索这两大群体相关服务的融合发展,有助于让老人得到关怀、孩子得到成长。我建议,还需从实际需求出发,强化部门之间协同融合,比如,人力部门在创业就业上融合,卫健部门在托幼康养上融合,工青妇等部门在志愿服务上融合等,确保服务的有效衔接。实际上,各地在建设“老幼共托”相关服务设施的过程中,离不开很多政府部门的交流与协作,仍需畅通各部门间的合作渠道,更好形成多方合力。有关专家表示,当前,养老服务主要由民政部门负责,托育服务则主要由卫健部门负责,如何加强统筹协调以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仍需探索。同时,养老和儿童服务设施不足等问题限制了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仍需结合城市更新等重大项目,统筹规划布局。比如,重庆高新区近年来积极扩大普惠性服务供给。通过提供场地、减免租金、人才培养、财政补贴等方式,加大对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托育服务的支持力度。同时实施普惠养老托育专项行动,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引导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一批普惠性养老服务机构和托育服务机构,满足普通收入家庭需求。

为了更好实现老有颐养、幼有善育,不少养老机构与托育园都聘用了专业的养老护理员与育婴师。在探索“老幼共托”一体化过程中,能否催生更多具备这两类或更多类专业知识的人才。实际上,深圳、重庆等地已经开始尝试师资共享的模式,比如,部分托育园、幼儿园的老师闲暇时也会教老年人做做手工、唱唱老歌等。

但要明确的是,当前,育婴师、养老护理员在培养渠道与上升渠道方面属于不同赛道,探索养老服务和婴幼儿双料人才的培育模式存在诸多困难。会长认为,应结合行业发展动态,整合医疗、养老和教育资源,优化学校专业课程设置,通过开展教育培养、职业培训、深化校企合作等方式,培育更多“护理+托育”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满足“老幼共托”一体化模式推广和发展的需求,做到养老育幼两不误。

一、双向赋能机制

“公益有偿+资源换服务”创新机制商会以红旗路社区为试点,推出“公益有偿+低偿”与“资源换服务”模式,商会整合会员企业资源与社区需求,打造了社区孵化服务中心和“五老”活动中心。该机制突破传统公益的单向输血模式,形成可持续的“造血式”闭环:

●公益与市场结合:通过“低偿服务”覆盖成本,保障服务质量的同时提升企业参与积极性;

●精准帮扶弱势群体:为孤残、失能老人等提供物资慰问和就业支持,体现社会公平。

●资源高效配置:社区以场地、需求等资源换取商会会员企业专业化服务,实现双向共赢。

二、“老小同行”全龄友好生态构建商会联合社区推出“天府银龄+老小同行”项目,联动“五老志愿者”(老干部、老战士等)发挥余热:

1、银龄经济与代际互助

●银龄经济激活:老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推动“银发经济”与公益融合;

●代际互助创新:老专家指导青年创业、老教师参与儿童教育,促进经验传承与情感联结。

●社区智慧‘老幼共托’即将启动打造,并作为通川区首个社区普惠型养老育幼一体化试点示范,监控全域覆盖,设置专业的护理和托育服务人员,目的就是告诉附近的居民,这里‘放心托育,方便可及’。比如老人去买菜,小朋友可以在这里玩耍,工作人员会帮忙照看等优质服务。

2、儿童与家庭支持

●全龄服务覆盖:同步推进养老、儿童福利、残疾人保障等项目,构建全生命周期支持网络。

●商会与社区联动关工委等机构,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活动,如赠送家庭教育资料、组织优秀传统文艺表演,覆盖全生命周期需求。

三、党建引领下的协同增效

1、政企社多元联动

●社区党委与商会支部通过“党建+多网合一”网格化管理,整合企业、志愿者、政府资源,形成“政府引导+商会参与+企业实施”的协同机制。整合多元主体力量,确保政策与服务精准落地:

●志愿体系:社区建立5530人的三级志愿服务网络,涵盖医疗、帮扶等11支分队,通过“志愿积分超市”激励居民参与。

2、民族团结深化服务

●民族融合实践: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民族团结之家等载体,促进各族群众共融。

●商、校地深化合作:基层治理商会+学校与社区共建“商校地合作试验点”,探索红色文化与非遗传承。

四、社会效益与荣誉

●红旗路社区因卓越治理成效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及“红网连心、服务暖心”的治理模式成为全国志愿服务典型,彰显了政商企协同的示范价值。

●商会通过“服务换资源”模式,既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也为中小微企业开辟了参与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商会与社区这种创新合作既回应了老龄化与儿童照护的社会需求,也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平衡,不仅提升了治理效能,更开辟了商会带企业参与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实现了社会价值与经济收益的双赢,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老幼共托”为“一老一小”编织幸福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