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滚动新闻

综合报道

旧梦新途,弥渡一中的时光回响

浏览:81342 次 发布时间:2025-09-04 13:31

那座坐落在文笔塔山下的校园,像是一位沉静的智者,默默见证着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成长。弥渡一中老校区前身为1876年创建的弥渡中和书院,1926年经云南省教育司批准设立县立初级中学,1948年成为中共地下党革命据点,1974年定现名,兼具百年书院文化底蕴与红色基因传承,形成了“厚德、启智、健体、立人”的校训体系。

走进校园,迎面而来的是几棵高大的红椿树,它们伸展着枝丫,在夏日洒下一片清凉。旁边有一棵古老的乌桕树,每年秋季树叶逐渐变红,冬季如火树般鲜艳,这几棵红椿树和乌桕树树龄达110多年,成为校园标志性景观。‌两条笔直宽广的林荫阶梯直通文笔山顶,山上茂叶重重,柔枝袅袅,形成了“喜有绿荫伴书香”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

有些记忆如同璀璨星辰,镶嵌在生命的天幕中,熠熠生辉。于我而言,弥渡一中老校区的时光便是那最亮的一颗。作为曾经从这里毕业的学子,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我青春的欢笑与泪水。那时的我们,怀揣着梦想,如同羽翼渐丰的鸟儿,渴望着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老弥渡一中

如今新一中的搬迁,宛如一部时代的巨著,翻开了新的篇章。新一中的搬迁,是一次华丽的转身,更是一次对未来的拥抱。当我第一次走进新一中的校园时,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现代化的设施一应俱全。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新一中的每一处角落,都彰显着时代的气息和对教育的重视。新一中的校园布局更加合理,绿化景观也更加美丽。漫步在校园里,仿佛置身于一座花园之中,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四季都会有不同的美景。保留了历史地标文笔塔,并复刻至新校区,塔边配有人工湖,‌人工湖波光粼粼,为校园增添了一份宁静与雅致,兼具文化传承与生态美感。

弥渡一中的搬迁,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改变,更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革新。新的校园,承载着新的希望和梦想。它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在这里,他们将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培养出更加全面的素养。

新弥渡一中

对于我们这些曾经毕业于弥渡一中老校区的学子来说,新一中的搬迁既是一种告别,也是一种传承。我们告别了那熟悉的老校园,但我们将老校区的精神和文化带到了新的地方。而展望未来,新一中将如同一艘巨轮,承载着无数学子的梦想,驶向更加广阔的海洋。我相信,在新的校园里,会有更多的故事发生,会有更多的辉煌诞生。

同时,老校区也即将迎来它的新生,打造成文笔公园,这不仅仅是一次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是一场历史文脉的传承和文旅的融合发展。“文笔”二字,寓意深远,它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对这片土地上深厚文化底蕴的致敬。更为令人期待的是,文笔公园将打通双龙湖,连接天生桥景区。当文笔公园与双龙湖、天生桥景区相连,一幅壮丽的文旅画卷将徐徐展开。弥渡一中,无论旧址还是新址,都将永远是我们心中的精神家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追求卓越。 (中共云南弥渡县委政策研究室 李增宗)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旧梦新途,弥渡一中的时光回响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