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山东枣庄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枣庄市市中区中心街街道人大工作室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通过建机制、强举措、促联动,引导辖区人大代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在收集民意、跟踪监督、民主协商中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以代表履职实效推动民生实事落地生根。
一、用好民意收集之“网”,把好民生实事之脉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办好民生实事的前提是找准群众需求,街道人大工作室着力织密民意收集“三张网”,让民生诉求“事事有回音”。
织密“固定联络网”:依托8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将辖区17名市、区人大代表按选区划分进站,每季度固定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今年以来,联络站累计接待群众526人次,收集小区基础设施维护、道路两侧树木修剪、遛狗不牵绳等诉求72条,推动办理72件。
织密“流动走访网”:创新人大代表进网格,组织代表开展“走街串巷听民意”行动,深入小区楼院、沿街商铺、老旧小区,通过拉家常、填问卷等方式,收集关于老旧小区改造、停车位规划、充电桩安装等民生建议65条。
织密“线上反馈网”:通过“代表直通车”、网格微信群、两枣平台、12345热线等线上诉求反馈平台,定时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21件。针对群众提出的“老旧小区存在照明暗区”“高层住宅电动车上楼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第一时间形成代表建议转办相关部门,推动解决。
二、用好跟踪监督之“尺”,守好民生实事之质
“民生实事好不好,群众满意是标准;项目推进实不实,跟踪监督是关键。”街道人大工作室坚持把监督贯穿民生实事办理全过程,以“强监督”护航“实办理”。
建立“清单式”监督机制:对确定的游园广场提升改造、背街小巷整治、充电桩安装等16项民生实事,逐一列出“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明确代表监督责任,实行“一事一监督、一月一跟进”,杜绝“重答复、轻落实”。
开展“嵌入式”监督行动:组织代表深入民生实事项目现场,通过“看进度、查质量、听民意”,实时监督项目推进。在辖区充电桩安装项目中,代表们多次到施工现场跟踪督导,针对群众反映的“电价过高”“建设位置不合理”等问题,现场与施工方、运营方沟通,推动问题整改,确保惠民项目真正落到百姓心坎上。
组织“评议式”监督会议:每季度召开民生实事办理情况评议会,邀请代表、群众代表、社区干部等参与,对民生实事办理情况进行质效测评,对测评得分低于80分的项目,要求办理部门限期整改,并组织代表“回头看”。通过跟踪监督,截至8月底,今年16项惠民实事已有13项提前完成,完成率达81.3%。
三、用好民主协商之“台”,聚好民生实事之力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才能找到最优解。” 街道人大工作室充分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搭建民主协商平台,凝聚办好民生实事的合力。
搭建“代表+部门”协商平台: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物业服务质量差”“沿街商户占道经营”等问题,组织代表与区物业服务中心、区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开展专题协商会,通过“面对面沟通、点对点协商”,达成“更换群众信任度高的物业”“划定商户经营红线”等共识,推动14件问题高效解决。
搭建“代表+群众”协商平台:在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前,组织代表召开群众协商会,广泛征求意见。如在大观园立新北里平房一户一表改造中,代表们邀请有威望的群众代表围绕“施工队伍”“收费标准”“工程质量监督”等展开多次协商,通过更贴合群众需求的实施方案,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助力了改造工程如期高效完成。
搭建“代表+企业”协商平台:针对辖区内商贸物流服务业多,“企业用工难”与“居民就业信息不对称”的双向痛点,组织代表与辖区重点企业、小微企业负责人开展供需对接协商会。通过精准匹配,推动企业推出“家门口就业岗”“灵活就业妈妈岗”等定制化岗位42个,解决就业241人实现了企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向共赢。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下一步,中心街街道人大工作室将继续聚焦群众需求,不断创新代表履职方式,以实实在在的履职成效,书写新时代基层人大工作新篇章。
审核:孙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