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四川达州讯(杜靖宇 观理)为切实增强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9月12日,达川区大堰镇中心学校联合大堰镇政府、管村派出所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进校园”宣讲活动。
聚焦网络安全 严防电信诈骗
针对当前学生群体的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本次宣讲活动重点普及了防诈骗知识。通过案例分析,揭示了“刷单返利”、“冒充熟人”、“游戏账号交易”、“虚假购物” 及 “冒充公检法” 等常见诈骗手法。
来自管村派出所的陈久川指导员教育引导学生牢记“三不一多”原则:不轻信陌生来电和信息、不透露个人敏感信息(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不向陌生账户转账,遇到情况多与家长和老师沟通核实。强调“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筑牢反诈心理防线。
剖析“帮信”危害 拒绝成为犯罪“工具人”
专题教育中,指导员陈久川介绍了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 这一概念。明确向学生指出,以下行为均可能构成犯罪:
· 出租、出售、出借个人的银行卡、电话卡、支付账户(微信、支付宝)。
· 为他人提供转账、取现等非法资金结算服务,并从中获利。
·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或广告推广。
指导员陈久川严肃强调了“帮信罪”的严重法律后果:根据《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这不仅会断送个人前程,更将留下终身难以抹去的犯罪记录。警示学生务必保管好个人证件和信息,绝不因蝇头小利或所谓“哥们义气”而沦为犯罪分子的帮凶。
认清毒品本质 坚决向毒品说“不”
在禁毒教育板块,通过实物图片展示和危害讲解,重点介绍了三种常见毒品的巨大危害:
· 鸦片:传统毒品,吸食后导致精神萎靡、体质急剧下降,严重摧残身心健康,成瘾性极强。
· 吗啡:从鸦片中提取的强效麻醉剂,虽在医疗上严格管制使用,但非法滥用会导致高度依赖,引发精神障碍和呼吸衰竭。
· 可卡因:一种强烈中枢神经兴奋剂,短期使用即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焦虑狂躁,长期使用会带来严重的精神疾病和致命风险。
教育学生深刻认识到所有毒品“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的共通本质,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绝不因好奇尝试第一口。
向校园霸凌勇敢说“不”
来自大堰镇政府的夏传奇副镇长通过案例分析,定义了校园霸凌不仅包括肢体冲突,还包括语言侮辱、社交孤立、网络诽谤等形式。教育引导学生:
· 作为受害者:勇敢发声,第一时间向老师、家长求助,不对恶行沉默。
· 作为旁观者:不做冷漠的看客,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劝阻或及时向老师报告。
· 作为学校:重申对任何形式的校园霸凌 “零容忍” 态度,并建立畅通的举报和处理机制,确保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安全。
此次“法治进校园”活动覆盖全面、内容详实,有效提升了师生对潜在安全风险的辨识能力和应对能力。安全教育工作需常抓不懈,我校将继续创新形式,夯实内容,携手家庭与社会,共同为学生的平安健康成长筑起最坚实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