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桂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邹爱兵主持召开项目推进专题协调会
本网讯(臧秀娟)从广西桂林市工信局了解,全市工信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自治区部署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实干为要,直面问题、精准发力,全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2025年,全市工信系统锚定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目标,扎实开展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全市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新型工业化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1-9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高于上年同期1.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全区排名较1-8月提升1位,扭转连续下降趋势。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14.8亿元,同比增长4.5%。完成工业投资106.1亿元,实施双百双新项目42个、千企技改项目65个。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729户,新增28户。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6.6%,增速快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2.1个百分点。工业税收同比增长9.2%,占全部税收比重达33%,扛牢了工业稳增长责任担当。

图|桂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邹爱兵会同象山区委区政府,前往三花、漓泉、桂林供电局等企业和单位开展服务
近年来,桂林工信局狠抓科创赋能,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以高质量“科创桂林”建设为牵引,组建桂林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积极承办、拓展中国新材料产业大会、世界材料大会成果,协同雁山区联合打造科创桂林·雁山智慧谷揭牌。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创新成果加速涌现。电科院研制的国产首条8.7米幅宽BOPP合成纸双向拉伸薄膜生产线正式交付验收,桂林翼驰船舶联合攻关研制的全球首艘“生物乙醇在线重整制氢”船舶在漓江成功完成试航。电科院的“功能性膜材料研究开发和制造中试平台”入选首批工信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三十四所的“水深探测激光雷达关键技术”入选工信部首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君泰福公司荣获广西企业科技创新奖,实现桂林企业连续三年斩获此项殊荣。

图|桂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邹爱兵会同七星区政府、市自然资源局等单位,到电科院召开现场协调会。
桂林工信局狠抓锻长板、补短板,以构建“四主四优”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牵引,制定实施《桂林市重点产业链工作方案》《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桂林制造行动方案(2025-2027年)》,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前三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9%,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8.4个百分点。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1.7个百分点,推动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进程持续加快。七星区高性能橡胶制造产业集群入选2025年自治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智能终端特色产业集聚区、衣架家居特色产业集聚区上榜2025年自治区支持培育建设特色产业集聚区名单。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深科技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新增 6家自治区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和智能工厂、13家数字化车间,数量居全区第一位。引进商汤科技等一批人工智能企业,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42个,工业领域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超百亿元,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桂林溢达荣获“零碳园区”证书,成为行业首批国家级认证园区。新增自治区级绿色工厂4家,绿色工厂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3.7%。
与此同时,制定出台《桂林市培优育强链主型龙头企业工作方案》《桂林市中小微工业企业培育成长实施方案》,加速构建冠军企业引领、专精特新支撑、产业链协同的先进制造业生态。新增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累计培育166家排全区第三位。新增财政部、工信部重点支持国家“小巨人”企业3家,累计培育16家,占全区比重达50%,排全区第一位。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自治区链主、龙头企业均排全区前列。力源粮油上榜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排名提升11位,为广西3家上榜企业之一。橡胶设计院、橡胶机械、中昊力创入选2025年度全球橡胶机械行业30强,标志着我市企业在全球高端装备领域占据重要一席。
“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距离全年目标有较大差距、工业投资两位数负增长等问题,反映出在破解产业发展、扩大投资等难题上效果不理想。1-9月,全市规上工业减停产面达52.3%,拉低全市累计增加值增速超8个百分点。入库项目136个,较去年同期少23个,完成投资较去年同期少14.2亿元。”有关负责人讲。
下一步,桂林工信局将从五个方面全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一)聚力精准调度,在稳增长攻坚上展现新担当,聚力创新驱动,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上实现新突破,紧盯“扩产增效、扭负转正、新建上规、临规培育”四类企业清单,强化专班推进、月度研判、靶向服务,全力稳住工业基本盘。聚焦产业发展扩投资,持续抓好“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做好“桂惠贷—工业专项”精准滴灌,着力提升项目开工率、工程完成率、资金支付率,推进好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160个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着重抓好福达新能源汽车动力核心精密部件绿色智造示范工厂、白云电器特高压输配电设备及新能源产业(桂林基地)项目等“十大产业项目”建设。用足政策工具,全面落实自治区工业稳增长“政策包”和市级配套措施,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0家,规上工业增值增长8%以上。
(二)聚力创新驱动,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上实现新突破。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抓紧抓实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建设,积极布局高能级创新和服务平台,力争新增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1家。推动“科创桂林”走深走实,引进浙大控股集团构建“一联盟一中心一基金一体系”模式,一体化推进科技供给、企业培育、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做精、做强、做出特色,抢占领域先机。力争全年新增自治区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创新型优质企业15家以上。
(三)聚力产业升级,在构建现代化体系上塑造新优势。
聚焦“4+4”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生态食品四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新材料、新能源储能、人工智能、轻工纺织四大优势产业,深入推进7条重点产业链倍增计划,打造具有桂林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力争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动钢铁、建材等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扩大固废处理和节水设备应用,新增自治区级绿色工厂2家以上。纵深推进“智改数转”,实施“人工智能+制造”标杆引领行动,新增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8个以上。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积极培育低空经济、前沿材料等新兴领域,创建“科创桂林”先行先试示范区。
(四)聚力园区赋能,在夯实主阵地上实现新跃升。
建强“3+5+4”园区矩阵,深化市属三大园区引领作用,推动高新区、经开区、高铁园提质扩容,加快打造科创桂林·临桂智慧谷、七星智慧谷、雁山智慧谷、花江智慧谷“1+3”科创产业园区。支持荔浦衣架家居、全州鞋业、恭城油茶等县域特色园区差异化发展。加快基础设施攻坚,推进奇峰创业园冷链物流仓储物流基地、苏桥污水处理厂技改扩建等一批仓储物流、污水处理、园区路网等项目建设,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园区基础设施项目15个以上。实现重点园区5G基站全覆盖,稳步推进华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夯实新型算力基础设施。
(五)聚力开放协作,在融入新格局上拓展新空间。
坚持“向海图强”,构建向海经济走廊,依托平陆运河经济带,加快建设桂林临港产业园。主动融入全区布局,与柳州、玉林共建“广西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带”,与南宁、北海共建“电子信息产业走廊”。深化与大湾区产业协作,重点用好“深圳研发+桂林制造+东盟市场”协作模式。推动与深圳南山区共建光通信、生物医药合作园区。力争在区域竞合中抢占高地。强化产业链招商,开展“链主招商、场景招商、以商招商”三大行动,有序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产业梯度转移,力争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00个以上,招商引资对工业投资的贡献率30%以上。
供图:桂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