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甘肃讯(臧秀娟 通讯员 裴利锋)当110报警悄然下降,派出所所长的手机却成了群众口中的“连心线”。这一看似“反常”的变化,背后是清水县公安局白沙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该所通过打造“所长服务热线”,以矛盾快调、警情快处、求助快应的“三快模式”,将警务工作延伸至群众家门口,让安全感与满意度在“即时响应”中持续升温。截至目前,热线已化解矛盾纠纷58起、直处警情16起、服务群众162人次,用“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服务”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矛盾纠纷直报快调
从“被动接警”到“主动化解”
“您好,这里是白沙派出所所长服务热线,请问您想反映什么?我们将如实登记并立即帮您解决问题。”近日,在清水县白沙镇太石村,黄某驾驶收割机误碾蔺某小麦,双方因赔偿金额争执不下。蔺某拨通热线后,民警立即赶到现场,结合当地收割损失市场价,10分钟便促成双方达成赔偿协议。“以前村里吵架,要么忍要么闹大了才报警,现在一个电话,警察立马就到!”村民蔺某的感慨道出了热线带来的真切变化。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是筑牢基层治理防线的重要一环。清水县公安局白沙派出所立足“派出所主防”定位,大力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将“所长服务热线”作为撬动基层治理的支点,构建起“线下摸排+线上直报+快速处置”的闭环机制。民警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板凳警务”,每日走访村组社区,每月走访重点家庭,通过敲开门、坐下谈等方式掌握邻里纠纷、土地争议等潜在矛盾并介入化解,做到隐患苗头早发现早处置。热线实行24小时响应机制和“所长带班民警轮值”制度,确保群众来电“秒接”、接报“即记”、派警“快处”。同时建立《热线事项办理台账》跟踪督办机制,对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开展事后回访,防止问题反弹。今年已化解的58起纠纷中,90%实现“现场调解、当场了结”,化解率达100%。
警情案件直接快处
从“流转延时”到“即时处置”
7月12日,清水县白沙镇汤峪温泉附近两名男子因琐事发生争执,继而相互斗殴,热心村民拨通热线后,民警3分钟赶到现场制止冲突,通过“普法说理+情绪疏导”,让双方当场道歉和解,避免了“民转刑”案件。“以前打110,等警察到了,架差不多吵完了。现在打所长热线,短短几分钟就有警察来!”汤峪温泉附近的商户李某说。
老百姓身边一些小警情、小案件如不及时妥善处置,容易引发“大祸端”。针对以往110接警后因流转环节导致处警速度慢的问题,清水县公安局白沙派出所以民意数据与警务质效为切入点,深入查找问题症结并推动整改。现在,热线实现“群众—派出所”直接对接,派出所接警后第一时间派警到场,省去中间流转时间,对轻微斗殴、财物遗失等“小警情”,民警现场取证、调解处理,平均处置时间缩短至15分钟,较以往提速60%,16起自接警情全部实现现场办结,受到群众一致好评,“所长服务热线”已成为群众遇事求助的首选。
服务求助直通快应
从“有事找警察”到“警察找事办”
“所长,你好!我家孩子不见了,能帮忙找找吗?”“我爸在家里摔倒了,我们都在外地,能麻烦看看吗?”“儿子儿媳在家里吵架,能过来劝劝吗?”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热线以“432”服务模式践行“民有所呼、警有所应”的承诺,即“四心”服务暖民心(接电话热心、听诉求耐心、讲政策细心、办事情全心),让群众真切感受到“被重视”;“三融”释法聚共识(既讲法律底线,又算情理账和事理账),如为务工人员追讨工资时,既告知企业违法后果,又帮其分析拖欠工资影响声誉,实现“法情事”的平衡;“二不”作风赢信任(遇事不推责、办事不拖延)。7月初的一个暴雨夜,接到独居老人王某“家中漏水”的求助后,民警赶到现场,冒雨修补屋顶,让在外务工的子女感动不已。
如今,“有事找警察”的理念已深入清水县白沙镇万千百姓心中,事事有回应,大事小事都能帮助解决好......这些已成为162人次的受助群众对“警察主动找事办”的普遍赞誉。
“所长服务热线”运行以来,呈现出“三升三降”的良好态势,群众主动报事率提升40%,矛盾纠纷当场化解率提升55%,服务事项一次性办结率提升62%;110警情下降38%,“民转刑”案件零发生,群众信访量下降45%。
实践证明,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打通与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清水县公安局白沙派出所坚持从源头上“破”,从制度上“立”,把警务工作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线上+线下”倾听群众急难愁盼,用“快速响应”化解民忧,用“主动服务”赢得民心,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中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