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甘肃讯(臧秀娟 通讯员毛晓宝)一直以来,泾川县公安局深入贯彻法治思想,将法治理念融入公安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执法规范化、打击犯罪、矛盾化解、服务企业等方面精准发力,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法治公安的泾川答卷。
锻造精准执法“金钥匙”
走进泾川县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功能区划分明确,从案件受理、嫌疑人审讯到证据保管等各个环节,都能在相应区域高效完成。同时,中心还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执法信息的快速采集,提升执法效率。“以前办案最怕流程‘卡壳’!有时候带嫌疑人指认现场、找证据,来回折腾大半天。现在好了,咱们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就像个‘智慧管家’!”刑侦大队民警史玉龙在办理一起盗窃案时深有感触。通过引入智能管理系统,案件办理平均时长缩短 30%,执法过错率同比下降 45%。
为夯实执法根基,泾川县公安局一方面积极与检察院、法院等司法机关建立协作联动机制,定期开展沟通交流与联合培训,确保执法标准的统一与衔接,为案件的顺利办理提供全方位保障。另一方面创新推出“师徒结对帮扶”机制,由经验丰富的办案民警担师傅,对年轻民警进行“一对一”指导,从案件受理、调查取证到文书制作,手把手传授实战技巧。“师傅教我用‘逆向思维’梳理案件逻辑,先假设证据链存在漏洞,再反向推导补充侦查方向,这招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刑侦大队年轻民警李福平指着刚办结的案件卷宗说道。目前,全局已组建22个结对小组,通过“一案一复盘”“每周一研讨”,累计攻克复杂案件13起。
织密平安守护“防护网”
今年3月,泾川县城关镇一仓库内100多箱中高端白酒被盗,损失价值约30万元。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迅速成立专案组,依托大数据分析和视频追踪技术,成功侦破这起盗窃白酒案,抓获犯罪嫌疑人一名,追回被盗白酒20余箱,扣押非法所得3万余元。“现在到处都有监控,在案件线索排查时我们综合运用数字化侦查研判新模式,利用合成作战机制,能够快速锁定嫌疑人活动轨迹。”专案组负责人李永红介绍。这起案件的快速侦破,正是泾川公安“智慧警务”与法治思维深度融合的缩影。
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领域,泾川县公安局联合银行、通信运营商、社区等力量,创新推出“警银协作”机制,构建起全民反诈防线。今年3月的一天,辖区的张女士神色匆匆地走进银行,要求向陌生账户转账20万元。银行工作人员察觉异常后,立即询问转账用途,张女士支支吾吾称是网上投资。工作人员一边稳住张女士,一边迅速启动“警银协作” 联动机制。5分钟后,民警赶到现场,通过耐心劝阻,成功识破这起“线上诈骗”+“线下取现”的新型骗局,避免张女士遭受财产损失。“现在群众的反诈意识明显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也更加高效,我们有信心让诈骗分子无处遁形。”泾川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反诈中队民警坚定地说。
架起和谐稳定“连心桥”
“感谢警官的耐心调解,你们说得对,远亲不如近邻,因为一点小事争吵真是得不偿失……”4月24日,在泾川县罗汉洞乡,村民康某和史某因地畔边界问题发生争执,情绪激动,眼看就要动起手来。泾川县公安局罗汉洞派出所民警刘永涛得知后,第一时间联合司法所、村委会工作人员,带着卷尺和土地确权资料来到现场。“我们先丈量土地,再对照台账,用法律和事实说话,同时从邻里情谊出发耐心劝解。” 刘永涛回忆道。经过3个小时的调解,双方终于达成和解,重新划定了边界。
泾川县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构建“源头预防、走访排查、多元化解、跟踪回访”矛盾化解机制,同时组建由民警、调解员(司法所工作人员)、乡贤组成的专业调解队伍。今年以来,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0余起,其中95%以上在基层得到解决。“矛盾纠纷化解不仅要依法依规,更要注重情理结合,让群众心服口服。” 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教导员王志宏说道。
当好企业发展“护航员”
“从立案到追回被骗的99万元,只用了8天时间!法治护航让我们安心经营。”泾川县某公司负责人王先生对民警高效办案赞不绝口。泾川县公安局经侦大队针对涉企执法专门制定“柔性执法”方案,采取线上沟通、错峰调查等方式,在收集证据时尽量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既保证了执法效果,又维护了企业正常经营秩序。经侦大队大队长赵志义介绍道。
为助力企业发展,泾川县公安局还联合多个部门对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重点针对合同签订、劳动用工等方面进行法律风险排查。今年以来,已为30余家企业提供法律指导,帮助企业完善规章制度80余项。“现在公安的服务不仅及时,而且专业,为我们规避了很多法律风险。”泾川县某企业负责人李先生表示。
从精准规范的执法办案到雷霆万钧的打击犯罪,从春风化雨的矛盾调解到贴心暖心的企业服务,泾川县公安局以法治为笔,以实干为墨,在陇东大地绘就出一幅平安和谐的法治画卷。今后,泾川公安将继续深耕法治沃土,让法治之光照亮平安建设新征程,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供图:泾川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