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甘肃讯(臧秀娟)从8月27日省政府新闻举行的“发言人来了”采访活动(白银专场)“聚力工业强市 赋能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白银高新区作为“兰白两区”建设的核心区及全省强科技、强工业的主阵地,始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新闻发布会上,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理委员会主任李学雄在记者答问时讲,高新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四强”行动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创新发展,在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中实现新突破”发展思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正在成为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的主战场、主阵地。具体从四个方面讲:
一是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强化产业科技源头供给。认真落实《兰白自创区条例》,制定《推动国家自创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和《政策清单》,形成更加完备的“1+3+2+N”创新政策体系,全方位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持续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围绕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目标,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更加专注招商引资、科技创新、为企服务等主责主业。深入开展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开展科研项目、科技保险等工作,以政策供给进一步调动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实施创新主体和创新平台“双倍增”计划,累计培育“三高”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57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30家、“专精特新”企业35家。完善高新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优化科技资源统筹配置,引导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9 件,吡嗪类创新药和功能性彩色隐形眼镜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入选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整合区域创新资源,联合高校科技园、研究院、科创企业等71家单位,发起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协作联合体”,出台《支持科技服务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奖补办法》等政策措施,建立全链条全周期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紧紧围绕“循环化工、特色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与中科院化物所、兰州大学等23家高校院所在科研攻关、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达到3.1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23%以上,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是打造协同创新生态,积极营造创新发展环境。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为抓手,加快实现知识、技术、能力和人才等要素快速集聚,形成创新合力。开展“创新积分制”,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金融支持和服务,9家银行已为22户企业提供总额约10.6亿元的授信支持。积极推行“科技+保险”服务模式,已为5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资金200万元,大幅降低企业试错成本。以人才引领创新发展,实施“人才赋能工程”,先后引进各类人才770余人,培育省领军人才、陇原人才等高层次人才191人。与上海张江、兰州高新区等深化科创飞地合作,形成“东部研发、甘肃转化”的飞地经济新模式。
李学雄讲,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工业强市、创新发展”不动摇,持续做实做好“高”“新”两篇文章,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市乃至全省工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