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采用零农残萝卜培育的面包虫,不仅是优质的高蛋白饲料添加剂,还能直接食用,产品远销海外市场。”在沧州市吴桥县沟店铺乡范屯村的养殖基地,村党支部书记王超介绍道。走进现代化的养殖大棚,恒温恒湿的环境里,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养殖作业,这些精心培育的面包虫经过高温烘干等工序后,将变身成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高附加值产品。
产业振兴是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只有产业发展起来,才能为乡村经济保持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乡村产业振兴要因地制宜做好产业规划,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让农文旅产业同频共振,让每一片茶山、每一朵花田都成为乡村振兴的“聚宝盆”,激活美丽乡村建设“源动力”,以乡村产业“多点开花”助力乡村振兴“多面出彩”。
“这个品种是L600,早熟,单个重约3斤,皮薄脆甜、汁水丰富,不愁卖。”工作人员张文丽一边忙碌着装箱一边说。在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杨家寺乡张庄村的果蔬大棚里,一个个圆润饱满的西瓜挂满藤蔓,紧张忙碌的采摘工作掩盖不了工作人员脸上的笑意。
近日,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与河北英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石家庄隆重举行。按照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乡村全面振兴,以石家庄市钟家庄村为核心载体,共同探索“乡村产业+社区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为河北省城乡互联运营综合体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会长王留根,河北英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段记兰及双方代表出席签约仪式。
本网甘肃讯(臧秀娟)在中国西部的干旱山区,农民的主导产业大多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可面对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遇到旱灾、冻灾、雹灾等不可逆的自然灾害,农业的脆弱性不言而喻,农民依靠产业增收不得不另寻出路。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眼界,提升乡村振兴“头雁”队伍能力素质,有效提升农村党组织引领经济发展和基层治理能力,让乡村干部在全面提升乡村发展质效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4月28日,曹洼乡举办“乡村振兴支部书记大讲堂(第一期)”,全体机关干部以及41个村支部书记参加。
本网甘肃讯(臧秀娟)春满人间四月天,花遍绿地竞芳妍。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白马铺镇的千万株苹果树正从冬眠中苏醒,在苍黄的底色上绣出流动的春意。作为"全国苹果产业百强镇"和全市唯一农业(苹果)科技示范镇,白马铺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构建"七好"新优产业体系,推动苹果产业实现由传统种植向全产业链发展的精彩蝶变。白马铺镇共辖6个行政村48个村民小组, 3730户1.6万人,现有耕地面积 3.74万亩。全镇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2.2万亩, 2024年总产量达3.9万吨,产值突破2.49亿元,产业振兴之路越走
“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自古以来,清正廉洁便是为官者的立身之本。近日,《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的出台,如一场“及时雨”,为基层干部履职划出“红线”,筑牢“底线”。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基层干部当以“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纯粹,守纪律、担使命,以清廉之姿点亮乡村发展的希望之光。
扶余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动力和重要引擎,不断加强头雁、强雁、雏雁“三类人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本网甘肃讯(臧秀娟 通讯员 张内强)春潮涌动处,菌香满园时。月照乡170座标准化大棚次第排开,一朵朵形似羊肚的珍稀菌菇撑起群众的"致富伞"。近年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月照乡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路径,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以羊肚菌种植产业为突破口,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带领群众走出一条强村富民“新路子”。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全国基层党建网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