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时代新征程,新质生产力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和美乡村建设全面推进, 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以“学”为先、以“查”为要、以“改”为本,不断做好“深化、内化、转化”工作,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规定指出要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农村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思想铸魂、查明病灶、固本强基协同发力,以清正廉洁之姿扛起乡村振兴重任,在破解“基础题”“瓶颈题”“成效题”中书写新时代为民服务的高分答卷。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文章强调,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关系我们党能不能长期执政、履行好执政使命。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以此次学习教育为契机,主动从典型案例中剖析根源、汲取教训,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抓铁有痕的韧劲,用心用情用力作答出学习教育高分卷,持续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一体推进学查改是关键路径,关乎学习教育成效,影响党风政风走向。这不仅是对党员干部思想与行动的深刻洗礼,更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凝聚党心民心的必然之举。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求真务实为底色,在学中筑牢根基、在查中找准症结、在改中取得实效,才能真正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它镌刻着百年奋斗的历史印记,熔铸着开天辟地的革命精神,如同永不褪色的精神火炬,跨越时空照亮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总书记关于 “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的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这一精神传承对于民族命运、国家发展的深远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迅速成为连接不同国家和地区、促进全球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在这个广阔的合作框架下,高等教育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扮演着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文化交流的关键角色。因此,探索高等教育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针眼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自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但仍有人秉持“小事小节论”,觉得“吃点喝点不算啥”“顺手占点小便宜无伤大雅”。这种错误认知与八项规定精神背道而驰,是侵蚀党的肌体、损害政府公信力的思想毒瘤,必须坚决摒弃。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全国基层党建网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