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阳湾镇的田畴间,万亩西红柿大棚鳞次栉比,与澄澈的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棚内藤蔓上挂满的果实,似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绿玛瑙”,映照着村民眼角眉梢的笑意。“柿”事如意的期盼,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富足的乡村振兴唯美画卷。
“张哥吃烧烤呐!”老庙营村村民敖殿民向住客张振辉打招呼,他正是这间民宿的主理人。“殿民,来几串,这园子里的菜真新鲜呢,尖椒、苏子叶现摘现烤,再拍个黄瓜,真是美滴很”,说这话的张振辉是石家庄一位退休职工,带着亲朋好友来享受慢生活。这正是老庙营村发展“民宿+庭院经济”的生动写照。
“自从修建了污水处理池,村里面产生的生活污水都排入了污水处理收集池,房前屋后干干净净。”望着崭新的污水处理池,古城镇张桥村冯庄的冯大爷笑容满面,言语间满是欣喜与赞叹。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文化内涵,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驻村工作队积极行动,党组书记、局长刘浩以恳谈会为契机,通过实地调研,安排部署了设计、制作特色文化墙的重点工作,深入推进乡村环境整治提升。近日,大沟港村的主街道、小广场上已竣工的文化墙,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大家看,这些肉乎乎的小虫子,都是高蛋白,我们用它来喂养土鸡,大大提升了鸡肉和鸡蛋的品质!”日前,在乐亭县庞各庄乡村党支部书记创业基地,乡党委书记檀军正向前来参观的人员展示孵化箱中的黑水虻。
本网甘肃讯(臧秀娟 实习记者 康晓萍)近年来,兰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1139工作部署,立足“黄河之滨也很美”的城市IP,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全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出圈出彩”,以乡村旅游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文化赋能、产业融合”的特色发展路径。目前,新兴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带动4800多户农户增收,促进5.4万人就业,帮助农民实现年增收2.3亿元。
今年以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龙川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推进“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建设,通过盘活资源、因人施策、健全机制三项举措,不断拓宽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渠道。截至目前,全镇共建成“家门口的务工车间”25个,带动1400余名群众稳定就业,人均月增收1200元;灵活就业近2500人。全镇每年通过就近务工带动就业39.5万人次,实现务工收入3160万元以上。
本网四川达州讯(杜靖宇 观理 报道)四川达州市达川乌梅距今已有700余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十大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使用价值极高,这段时间,达川区各地的乌梅陆续成熟丰收,金黄的果子压弯了枝头,一派丰收景象。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全国基层党建网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