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普洱茶核心产区,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易武镇高山村正以“党建红”为笔,在古茶山间勾勒出产业兴、文化活、百姓富的新画卷。这个彝族聚居的小村寨,通过党建引领茶文旅商深度融合,实现从“散弱乱”到“链品牌”、从“深闺藏”到“世界赏”、从“单一茶”到“多元富”的三重跨越,成为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生动范本。
夜幕下,云南勐海县勐满镇城子村火龙果基地里,“智慧补光”灯与艳红果实交相辉映,宛若星河落田间。这红火图景的背后,是勐满镇以党建为引领,将火龙果产业打造成群众“家门口增收引擎”的实践。从零散试种到连片规模,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一颗小果子,成了撬动乡村振兴的“甜蜜支点”。
秋风落叶拂山岗,硕果盈枝映秋阳——此起彼伏的采摘声、欢笑声与碰撞声,奏响了丰收的“交响乐”。连日来,勐腊县瑶区乡黄连山村八家、龙巴、老百寨等村小组迎来坚果丰收季,昔日无人问津的“绿色山坡”,如今成了促农增收的“绿色银行”。
在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遮镇,越来越多的村民发现,找工作不再愁、增收有门路。这一切,得益于镇党委打出“精准对接、产业赋能、服务优化”三张牌,把组织化务工打造成了农民增收的“稳定器”。今年以来,全镇已促进就业7万余人次,务工群众人均增收近2万元。
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勐海县勐遮镇曼恩村党支部以党建为魂、以傣族百年水泥雕花技艺为脉,走出一条“党建领航守根脉、匠心传承育新风、文化兴业促共富”的振兴之路,让民族瑰宝焕发时代生机。
“以前找活儿像‘撞大运’,现在村委会的零工驿站帮我对接,不出寨子就有工开!”一名傣族大姐边整理刚采摘的茶叶边笑着说。“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在家做电商卖菠萝,再也不用心慌慌外出打工了。”一位曾经的留守妇女,如今已是小有名气的“乡村主播”。
本网江西讯(李锋 孙国祥)“种了大半辈子的地,以前每次去赶圩,都是在圩上吆喝一整天,最多也就卖几十块钱,真的没有想到,今天长根叔对着手机说了几句话,几分钟的时间,就卖出去了五百多块,我这辈子没做过这么大的生意。”在江西省兴国县社富乡桂江村,一名70多岁的农户攥着一沓厚厚钞票谈到。
2022年初,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西定乡面临严峻挑战:全乡11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的仅3个,4个村依赖上级补贴维持运转,“资源零散难盘活、产业项目难落地、干部畏难不敢闯”等问题突出。短短两年间,西定乡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与系统化思维破局攻坚,至2024年实现历史性跨越——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15万元,村均收入达23万元,较2021年增长61万元,经营性收入占比超78.7%,彻底告别“输血依赖”,开启了从零散“单点开花”到全域“整乡跃升”的崭新一页。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全国基层党建网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